Banner1
Banner2
栏目分类
热门开店指南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开店指南 > INTRODUCE

社交媒介与企业变革访谈录(2)

2014-07-17 13:34 作者:中国合伙人创业网 来源:互联网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虐杀原型追踪谢菲尔博士 小骆驼蓝迪 伍佰魔域 lolsolo规矩 长治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 利维坦鲸 坏丫头音译歌词 ia笔小新动画片 刘超英政治献金案 江湖风雨满天晴 季文子贵德荣 坏丫头音译 seqingwuyutian 精凌岭 头孢他啶针价格

醒客:第一个问题,目标设定是根据筹集时长和众筹网上的一般经验来的,因为这本已经有出版方提供出版资源,众筹本身不是为了筹集出版资金,而是希望把书的价值延伸出来,有的书只需要看标题,有的书需要看内容,而有的书需要思考,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能力,《重新理解媒介》属于后一种,我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了解书中的道理,把书变成一间教室、一所学校。

第二个问题,《重新理解媒介——实战指南》正在准备中,会在多看上线,估计还需要等一小段时间,实战会更好看一些,但理论能解决复杂问题。

第三个问题,从出版的角度看,确实,出版模型会变得越来越动态化,但是,从一个具体的出版物角度来说,这本书还是需要更注重其对读者的有效性,而不仅仅是出版形式的新颖。

毕加猪:谢谢你的回答,获益颇丰,期待《重新理解媒介——实战指南》能够早日上线。

喻娟Belle:我想可以自生长。只要媒介在变迁大家在关注就会生长。

醒客:是的,这个属性会有,但不会为了有而有。

喻娟Belle:一个代购小米等热门智能设备;一个卖欧美大牌高档衣服;一个专卖乔丹复刻鞋,他们都告诉我月入近万,貌似前景不错,你怎么看?是不是得贩卖些独特的贵东西才靠谱?

醒客:按照我在《重新理解媒介》中的观点:媒介即是行动。网络上,开店而不是仅仅信息交流是互联网的一个努力方向,不过,不是简单把发消息变成了卖东西就可以,卖东西需要信用支持,关于信用,我在书中也有说明,需要有持续的时间和行为来积累信用,因此,早期卖东西,效果可能不会太好,高档物品,利润空间比较大,售卖也有噱头,这个或许是卖家的选择点之一,我知道的微信售卖,也有卖午餐这种的,买午餐,有时间、地点的约束,因此,需要地图信息的支持,通过位置服务来支持卖午餐,餐饮类的这种属性,也是o2o的一种重要服务品类。

微信支付加上位置服务,在o2o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竞争者也不少,百度地图、高德地图、搜狗...还有很多创业公司在觊觎这块新领地。

cly:这属于微商,和淘宝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利用网络传递信息。只是没有中介而已。获利的多少与商品价有关系。

喻娟Belle:回复 cly: 他们的服务非常个性化。

爱尚荃:回复 醒客: 赞微信支付+位置服务!看雪球一期上解释余额宝的优势时,就对其中“余额宝拉低支付流程提升支付体验”的说法极为赞同。醒客你对o2o的这两个”意义“归纳更是深刻。学习了!

钟歌:首先我想请问@醒客,《重新理解媒介》封面远看形似一个绿色的逗号,是否意味着这本书不是《裂变》之后的终点,《重》一书中探讨与搁置的问题会催生另一本书?

其次,书得到时间不长且因为时间搁置一直没有细看。但为响应活动,今天下午浏览过后感觉@醒客说值得读者一个星期看完实在太谦。因为书中太多让人击节赞叹的想法和思考(坦白说,于我心有戚戚然之处颇多,意见相左之处也不少)。我想说的是,这不是简单的一个媒介学、传播学著作,它同时牵涉到社会学、经济学甚至伦理学等等等等的诸般内容。然而恰也是因为无数众多的醒目思考,让我在看的过程中很难对《重》形成一个系统的把握(看得少,没看完是很大原因)。这里我想请@醒客为我们归纳下你写作本书中最宏观的线条是什么。

第三我想切实提出一个我的观点,请@醒客评判。一直以来我都刻意强调人的社会属性,认为虽然劳动、生产力等属性让人与动物分离,但是一旦分离的步骤结束,社会属性应该重新成为论证的焦点。《重》关注媒介激变下的社会人,我注意到@醒客在后记中认为“智能媒介正在打破人与环境的边界,人的定义也被打破”,对此我想提一点自己的看法。

媒介的首要目标是交流,交流是人类社会属性最直观显现。中文这些词不具有粘连性,换做英文就更直观:(由于人首先通过小社区聚合大社会,我这里引入社区的概念)medium—communication—community—society。不论是何种原因导致人类线下交流受到阻碍、被割裂,值得庆幸的是,媒介不断被重构,使人类得以转向社交网络(不讨论伦理和效益问题)。与此同时,原来的线下社区逐渐淡化,线上社区成为主流,并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线下社区的能性。(同时我个人认为完善与满足人的社区属性是当前多种新媒介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而是否拥有理性的社区环境与健康的社区模态更极有可能决定一个企业的成败。这也是为何我不选择kindle商店,而选择多看购书的原因)。

然而我认为,这种重构的媒介纵然在形式上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其作用实质却没有发生变化,相应的人的本质社会属性没有发生变化,人需要被审视(就像审视任意社科学的定义一样永无宁日)却又无需重新定义。就像@醒客“第3章:个体力量爆发”中提到的,一个自媒体即便在成为大V之后,他享受的媒介力量极有可能迫使他倒向传统媒体(或者他主动被其他传统媒体定位到)。更或者,他本身会具有极大的社区粘性,他招兵买马成为新的媒介也未可知。因而我认为他的本质属性依然没有变化。在媒介被重构的突变期,个人只会暂时承担媒体角色,很快就要么让位褪色,要么代理传统媒体成为新的线上传统媒体。在我看来,其实人类一路走来,从来没有所谓尘埃落定般的井然秩序。有的只是不断的演变、突变再演变、继续突变的尘嚣纷繁。

如来:封面我认为它是一个聊天气泡。

醒客:第一个问题,这本书最早的名字,我叫它:媒介即是行动,我觉得,这个名字更反应了功用性角度媒介的价值,也可以作为我归纳的宏观线条的重要总结,当然,联想到这本书之前的另一部著名的作品,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会有一个更完整的发展线条:纸媒:媒介即是索引=>电视:媒介即是信息=>互联网:媒介即是行动。你说的封面问题,真的,我以前还没注意到这一点,当然,我已经准备好的写作题材,后续还有多本,可以剧透一下,管理学方向,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经济学方向,互联网经济规律..

抱歉,刚才回答了前两个问题,我回复中没有说清楚。

第三个问题,我觉得你的思考也很深入了,很难的。

确实,技术如果不能改变人与人的关系,媒介的技术进步作用就会显得微不足道,麦克卢汉被称为媒介传播大师,不是因为他的理论如何精巧,恰恰是,他提出了人与媒介,媒介改变社会结构的观点,而这个贡献,远远超出了媒介传播的范畴。

互联网,如果你仅从媒介能力的角度,无非就是不用见面了,更快捷更及时了,我在《重新理解媒介》中提出:媒介不仅仅是人的延伸(能力的延伸),也是环境的延伸,原始媒介缔造了村庄,机械媒介缔造了城市,这些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互联网会缔造什么:社群。

这个社群不只是网络的,也是现实的,50年之后我们还会更多选择生活在大都市吗?我们开发了跨越星球的生存地之后,这些会找到网络的功劳吗?

我真不愿意给出答案,因为,众生的智慧是无穷的,此时,我愿意当一个安静的体验者,不说...

爱尚荃:回复 如来: 嗯,是的,就是看久了是气泡,乍一看就很像逗号的说~

爱尚荃:纵不言不语,时间到了,念头累计激涌而出一发不可收拾又成一本书,哈哈。

(责任编辑:admin)
Tags: 虐杀原型追踪谢菲尔博士 小骆驼蓝迪 伍佰魔域 lolsolo规矩 长治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 利维坦鲸 坏丫头音译歌词 ia笔小新动画片 刘超英政治献金案 江湖风雨满天晴 季文子贵德荣 坏丫头音译 seqingwuyutian 精凌岭 头孢他啶针价格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此处放横条广告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推荐使用第三方专业下载工具下载本站软件,使用 WinRAR v3.1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软件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下载本站资源,如果服务器暂不能下载请过一段时间重试!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请到本站论坛去咨寻,我们将在那里提供更多 、更好的资源!
      ☉本站提供的一些商业软件是供学习研究之用,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