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书香之家”是怎样炼成的 温州有四户 核心提示:
徐选多夫妇阅读好习惯影响孩子。蒋文广摄 陈志光在整理自己的馆藏书籍。张晨摄 林长春捐献自己的藏书。金鱼摄 沈克成夫妇与孙辈合影。沈克成供图 ●沈克成家庭:自学成才专著多教子有方令人羡 ●徐选多家庭:读书旅游两不误孩子创作廿万字 ●林长春家庭:“温”姓书籍专收藏坚持悦读写日记 ●陈志光家庭:藏书已逾八万册家门永对读者开 温州网讯在前不久,刚评选出的首届全国“书香之家”之中,温州有四户家庭入选榜单,他们中有:用身体力行感染子女读书的鹿城沈克成家庭;视书籍和日记为最宝贵财富的瓯海林长春家庭;向公众免费开放藏书楼的永嘉陈志光家庭;亲子共读打造书香之家的平阳徐选多家庭。他们视书为珍宝,用书本来增长见识,用阅读来丰富阅历。他们有的读书明理、知书达理,成为乡邻称羡的和睦之家;有的学以致用,读书成才,用身体力行感染子女;他们有的购书藏书,不仅学以致用,同时回馈社会,捐书赠书。 昨天,记者走进这些家庭,亲身感受四户家庭不同的“书香”。此次入选的沈克成说,全国“书香之家”的称号,其实不是荣誉,而是一种精神激励,必将代代相传。林长春则希望,在温州,每个家庭都要有个书房,有条件的话放上一千册书,那么温州就有上千万册图书,就成为真正的“书香之乡”。有学者提出,真正的人生需要文化作为底色,文化的传承在于书籍文本和精神禀赋。同样,市民的阅读水平,也显现了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温州不仅要建设成为一座经济发达、物质丰富的城市,更要给这座城市注入具有魅力的文化灵魂,让她变成一座富有诗意的城市。 【注重亲子阅读】 徐选多家庭:读书旅游两不误孩子创作廿万字 说起徐选多的书香之家,不得不提他的亲子阅读和他的儿子陈徐嘉鸣。现年17岁的陈徐嘉鸣是温州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学生,在同学圈中他早已鼎鼎有名。8岁那年,他开始第一部童话《小熊胖胖漂流记》创作,仅三年时间,他完成了近20万字的童话创作,被称为“童话大王”。他的作文多次在《上海中学报》、《新民晚报》、《小作家》等全国多家报刊发表。2011年,上初二时,他获温州市首届十大小文学家,初三那年直接被温二高“艺文班”录取。 小小年纪,创作灵感和知识从哪里来?父亲徐选多说:“从小我们对他没有特别要求,但比较注重亲子共读,以自己在家言传身教,让孩子与好书相伴。” 徐选多是一名基层乡镇干部,也是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平时公务繁忙,但每天下班回家,他仍会看看书,写写书评。在《人民日报》、《新民晚报》、《文汇报》、《读者》等各类报刊杂志中发表作品500多篇次、20万多文字。妻子陈月娇是一名中学高级教师。“我们家里人都不会打麻将,娱乐场所也很少去,看看书、养养花、喝喝茶就是我和妻子共同的爱好。”徐选多说。 昨天,记者走进徐选多的家,房子中最好的位置、最好的装修就是书房。书柜上琳琅满目的各类图书约3000册。其中,儿子陈徐嘉鸣的少年读物300多册。 “家里好的阅读氛围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徐选多说:“记得嘉鸣刚上小学时,我有写博客的习惯,儿子就经常在我旁边看我写作。”于是,夫妻俩商量着让孩子每天在电脑上写日记。嘉鸣开始的时候只能写几行字,慢慢地字数多起来,句子也越来越流畅。到了小学三年级时,嘉鸣迷上了童话,并让爸爸帮着开博客,试着自己创作,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此外,每年他们家还会安排时间一家人外出旅游。带孩子到外地参观学习,参观各个城市的科技馆、游乐园、博物馆,在旅游中增长地理文史知识,开拓视野。徐选多认为这也是孩子很好的学习机会,每次游玩后孩子都会写游记。一次在游完衢州江郎山后,嘉鸣写的游记刊发在《新民晚报》上。多年来,他家去过海南、广西、重庆、湖北、上海……几乎踏遍祖国半壁河山。 在温就学的嘉鸣每月总会带四五本文学读本到学校阅读。高中紧张学习中还读这么多课外读物,并没有影响他的成绩。相反,嘉鸣的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 【藏书对外开放】 陈志光家庭:家有藏书八万册免费开放给读者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全国“书香之家”陈志光的家中,一进门就看到“叠云阁藏书楼”的牌匾,相当大气。“取名‘叠云阁’,是祈愿藏书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就像天上的云彩一样叠放在一起,供需要的人们前来阅读……”陈志光在20多年里,收藏整理了八万册各类书籍,这其中还包括稀有的明清时期手抄本。而“叠云阁”还对公众免费开放,家里的大门从早开到晚,几乎每天都有人慕名而来看书、找资料,活脱脱一个“民间图书馆”。 陈志光的“叠云阁”藏书楼,“藏”在遍地是阀门厂的瓯北,它的存在与周围显得格格不入。家门外挂着“东瓯藏书第一家”、“浙江省农家书屋”、“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单位”等牌匾。“我虽然也是做阀门生意的,但我觉得没有知识就没有经济,所以一定要多读书。”为了让书籍有一个好的放置环境,2002年,陈志光将家搬到马岙村一座占地1000平米的三层建筑,并在2005年建造了“叠云阁”。 迈入大门步上二楼,中厅是阅览室。书桌上摆着多种书籍,报刊架上摆着长期订阅的17种报纸、22种杂志。二层还有藏报室、地方志室、各类书籍室。藏报室里,大多叠着发黄的创刊号、绝版号,这里收藏了全国除西藏、台湾之外的各类报刊,约一万多份。陈志光说,他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收藏,那时候以古籍、现代书、连环画、“文革”文物、票证为主。最感兴趣的是报刊的创刊号、绝版号。到了90年代初期,他着重收集温州地方文献,新世纪开始,主收全国地方志。 在陈志光的地方志室里,共有全国各地各类地方志3000多册。经常有人在温州市图书馆查阅不到地方志,跑到他这里查阅。2007年底,就有温州市龙湾区状元的三位市民慕名到他家,查阅了三四天的地方志。 (责任编辑:admin) |
Tags: 虐爱小神父txt新浪 吴鑫颖照片 葡萄技术 ptz 垂涎师傅的闺蜜艳妻 27.98.194.231 御女术之阴阳双修 李斯丹妮全婐艺术照 股民老张新浪博客 张佑荣无视具荷拉 aotm奥特曼 丁维民新浪博客 比优特公司答疑 goldbbs.361.cm 武林风举牌宝贝 泊组词 seqingdongman 曰组词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