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对于企业人来说,你进入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就进入了消费者的内心、
“洛阳水席”为何不敢提价 前段时间,大学同学聚会,去洛阳看牡丹,中午在老街吃洛阳水席。 它源于唐代,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全席共设有24道菜。令人诧异的是,一桌总共才388元,每个人都认为定价太低了。有的同学也说,这些钱连买食材都不够。 而且,这里生意很好,没有空桌。而且食客半数以上都是接待的外地游客,这种地方特色,价格已经不是重点了。 老板也肯定知道顾客并不会认为菜价贵。那为何还如此低价? 事实上,老街上所有的水席饭店都是如此低价。从整体上来看,如此低价还有利润的理由,不外乎就是这些: 除了洛阳消费水平低、采购成本低之外,表面的原因是,饭店的房子是老板自家的。我们都知道房租占商业企业的成本的比例是相当大的。10年前在一家跨国商业企业,有一条铁律是,凡是房租超过营业额的4%以上,就失去了价格优势或者不能盈利,这里也就不是开店之地了。何况这些年房租增长速度太快了。 不过,显然这不是根本原因。他们明知顾客都认为价格太低了,还不敢涨价的原因,自然是因为竞争对手了。 这条街上水席饭店林立,大致看来,100米内有五六家。都说是正宗、老字号。所以老字号和正宗就失去了本质意义。显然,这条街上的水席饭店由于竞争而导致的价格战,使他们眼睁睁地看着钱每天从他们眼前滑过。每一家都是如此。 所以,这又回到了中国企业面临的老问题:为何我们总是陷入恶性的价格战? 为何不能将精力、财力、聪明才智,用于创新、独特之处、特色、绝无仅有、不断地更新、独特的定位?—创新就是价格战的反面,对吧?因为你创新了,与众不同了,你可以定价更高,因为没有人跟你直接竞争了。 为何没有做到卓越?—即我比你做得更好。比如你上菜是10分钟,而我是5分钟,而且人力成本并不增加,这就是卓越。 不看透这个问题,或许它永远是个问题。于是,这成了这次聚会饭桌上讨论的一个议题。 中国人陷入价格战的“因”是什么呢? 我看你降价了,我就赶紧跟着降价,否则客户不都跑掉了吗。然后利润、成本怎么办呢?当然是压缩成本了。 有人说,怎么压缩?通过创新?可笑!如果你将精力用在创新上,根本就不会去理睬那个降价了。因此,那就是缩减服务品质和产品质量了。难道我们每天不都是生活在其中的吗? 有人说,“他降价,我再创新就来不及了”。谁让你创新了?你要是个创新者,别人的降价根本影响不到你。你本来就是个不会创新的人。 还有人问,大家为何不关注在创新上呢? 你对别人创造的东西欣赏无比,但是对模仿他的东西的行为和想法嗤之以鼻。这不是道德的问题,而是说发自内心的对模仿行为及模仿之物的鄙视,这就如一件艺术品与流水线上出来的东西的差别。这样的心才是一颗创造、创新的心。你有吗? 模仿、抄袭的心理深处是什么?千万别说是不会创新,这又绕回去了。答案是:物质主义。 物质主义者的心理是什么? 探索、研究、创造,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时间、金钱、人才,而且还可能不成功。作为一位艺术家,可能是他这一生的不成功。 物质主义者会做这种事情吗? 抄袭一件产品和设计然后投入生产和销售,与自己研发一款产品,哪个更容易、更快地赚到钱呢?显然是前者。 物质主义者会想,“管他以后怎样,或者所谓的道德、高尚、责任、艺术和美呢,我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赚钱吗?”违法、违规及其侥幸心理,擦边球,潜规则……就是物质主义者的所为。 然后,在这个心理下,还会关心尊重、道义、公平、正义、道德、社会责任吗?还会去追求体验创造出崭新事物、思想的成就感吗?不。 看到了吧,只要是物质主义心态,就不可能去关注创新、创造。这不是能力、素质、学问、学历、技能、知识的问题,是人的问题,是心的问题。 空心人带来的营销空心化 我们习惯了逃避、漠视内心世界。一直生活在肤浅的表面世界上。 就如我们常说的“用户体验”、消费者洞察等,如果企业中的营销人员自己从未进入过自己的内心世界,又怎么能进入到消费者的内心世界呢? 一家超市,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得知顾客最大的不满是结账排队时间太长。但是,超市知道人们对排队时间过长的感受是什么吗?如果深入感受了,那么,采取的措施不一定是增加收银台数量或招聘更多的收银员。也许是一段轻松的音乐,收银员如邻居般的熟悉的问候,一个更好的排队秩序的维护。 对于企业人来说,你进入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就进入了消费者的内心。你进入自己的内心越深,进入消费者的内心才会越深。同样,从管理上来看,管理者了解自己的内心越深,就会了解员工的内心越深。 这不是在说换位思考的事情。而是说,你如果是个空心人,从不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即便消费者、员工(如调查问卷,甚至大数据)告知了他们的感受,你一样体验不到他们说的那个感受的内涵,那么,你如何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呢?不管你做什么,你的工作肯定做不好。只能工作在肤浅的层面上。 你知道极简设计很受欢迎,可是你知道喜欢极简设计的内心感受是什么吗?除了追求时尚流行的人们之外,那些真正喜欢极简设计的人们的心理是什么?是什么意识、思想激发了对极简的需求和欣赏?是对物质的超越吗?是环保理念的建立吗?是美在他们内心的觉醒吗?是他们对烦琐复杂的逆反心理吗?你了解了这些,才能设计出他们真正需要的极简产品和服务。 你心里想着“要满足顾客需求,消费者是上帝”,可是你却为了压缩成本而偷工减料,为了个人的奖金、业绩完成而搞促销活动。你的哪个行为是在满足顾客需求呢?你哪些行为是在了解顾客需求、分析思考顾客需求、从顾客需求角度思考产品和服务、了解顾客的满意度?你喊着顾客满意度这个概念、理念,你又对顾客满意度做了什么?你对调查来的顾客满意度的反应是什么? 我们缺的不是理念,而是你的真。真,就是行动,你的日常的行动。 品牌空心化 几年前,曾在维基百科的“品牌”词条下,我人云亦云地写了对品牌内涵的理解。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随着人的变化,即人的心或意识的改变,品牌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 我很确定地说,现在和短期的未来,尊重和爱就是品牌。 一个品牌以何受到尊重 满足需求,不是品牌;广为知道,不是品牌;被喜欢,不是品牌;甚至被信任,仍然不是品牌。受到尊重,才是品牌。 品牌的内涵在升级,在信任之后,人们的内心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这就是尊重。 什么是尊重?或者说,什么是受人尊重? 不是阿谀奉承的尊重,不是利益、物质上的尊重,不是职位、等级上的尊重,不是在野心上的尊重。而是人们内心对美德、创造力、美、慈悲的尊重。 乔布斯打造的苹果,意味着科技和艺术。科技暗示着创造,艺术代表着美。它受人尊重,它是品牌。 无印良品,意味着简朴生活、回归自然。这暗示着慈悲、爱、对社会和地球及人类整体的责任感等美德。它受人尊重,它是品牌。 Google的不作恶原则,意味着善、爱、坚持正义的美德。它受人尊重,它是品牌。 …… 一个品牌,以何受到尊重? 美德、正义、正直、善良、慈悲、爱、仁慈,艺术化即美、创造力。它们会蕴含在产品中。而产品中的它们,是由每个员工的意识、思想、行为带来的。 (责任编辑:admin) |
| Tags: tap 完全饲养 血泣五胡 幻想郷楽园化计画 浴巾男泡夜店 嵇康四弄 王术君去向 充能绿柱石 360sysrt 锈水财阀军需官 少堡主的爱财娘子 萝莉凶猛于烟罗 红楼新梦 倾雅 电驴子黄网站播放 济南wzyoule 三匹狼论坛 不朽丹神笔趣阁 戈洛普家族的香火 音速希希3.2.1辅助 |
- 上一篇:学生放假客源少 为回收成本小餐桌直接短期转租
- 下一篇:烧饼师傅:开业五天 生意太好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