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些打着“免费清洗金饰”旗号的流动摊位或非正规珠宝维修点频繁出现在街头巷尾,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然而,这看似诱人的免费服务背后,却可能隐藏着令消费者黄金饰品“瘦身”的陷阱。专业人士提醒,黄金清洗应选择正规、专业的门店,并且在清洗前后务必对金饰进行称重,以防范潜在风险。 所谓的“免费清洗”猫腻主要存在于清洗环节。据业内人士透露,部分不法商贩会使用一种被称为“王水”的化学溶液对金饰进行浸泡清洗。王水,又称硝基盐酸,是浓硝酸和浓盐酸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溶液,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和氧化性。黄金作为一种化学性质稳定的贵金属,在日常佩戴中不易发生变化,但恰恰能够溶解于王水之中。在清洗过程中,金饰表面附着的一些油污、灰尘确实会被清除,使饰品短时间内看起来焕然一新、光泽度提升,但与此同时,金饰本身的一部分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溶解到王水里。 这一溶解过程悄无声息,消费者往往难以凭肉眼在清洗后立即察觉异常。然而,黄金的克重却会因此实实在在的减少。有报道称,个别消费者的金饰在经过此类“免费清洗”后,重量甚至减少了五克之多,给消费者造成了显著的经济损失。由于黄金价值较高,每克价格动辄数百元,几克重量的损失就意味着上千元的财产不翼而飞。 这种“王水”洗金的手法之所以能够得逞,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信息不对称以及消费者追求免费服务的心理。不法分子通常选择在集贸市场、路边或社区附近临时设点,流动性强,事后难以追踪。他们以“免费”为诱饵,在清洗过程中通过药水偷金,之后再通过化学手段将溶解在王水中的黄金还原出来,非法牟利。 对此,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和珠宝行业协会多次发布消费提示,强调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性。首先,清洗、维修黄金饰品务必选择品牌官方售后、信誉良好的大型珠宝商场或专业鉴定机构。这些正规机构拥有规范的工艺流程和严格的监管,能够确保服务质量和黄金安全。其次,在进行任何形式的首饰护理(包括清洗、抛光、改圈等)之前,主动要求对饰品进行精确称重,并记录下初始重量。清洗或维修完成后,再次进行称重核对,确认重量无显著变化后再取回。最后,务必保留好购物凭证、服务单据,一旦发生纠纷,这些将是维权的重要证据。 总而言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面对“免费清洗金饰”的诱惑,消费者应保持警惕,增强防范意识。通过选择正规渠道、履行称重核对程序,才能有效避开黄金“瘦身”的陷阱,确保自身财产不受侵犯。 (责任编辑:admin) |
| Tags:开店指南 |
- 上一篇:跨境电商再迎政策利好,行业迎来新机遇
- 下一篇:上海进博会开幕 李强发表主旨演讲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