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凶猛开店还会迎来好结局吗? 总第 3081 期 餐企老板内参 戴丽芬 | 文 开年市场格局: 一边猛开店,一边正收缩 一年之计在于春。咖啡品牌一入春就火力全开。 3 月 1 日,Manner 宣布将在 10 个城市,齐开 200+ 门店。消息一出,在业内引发了一阵热议。截至今年 2 月,Manner 已有 450 家门店。也就是说,Manner 的门店数即将达到 650 家。 海外咖啡品牌在华扩张同样 " 生猛 "。 蓝瓶咖啡前不久在上海开出首店,排队时间达 6 小时;Tim Hortons 计划在 2022 年,在中国市场门店数拓展到 800 家以上;Lavazza 则计划要在 5 年内做到 1000 家。 与此同时,一些餐饮品牌也保持了较快的拓店速度。费大厨即将在北京开出首店,陈香贵进军广州,shack shack 在南京开出首店 ....... 多位餐饮人都向内参君透露了相似的观点:" 我身边的大部分餐饮朋友,大部分趋于保守,今年扩张速度不会太快。" 甚至有一些品牌选择收缩。百胜中国旗下中式快餐品牌东方既白停止运营,高峰时曾达 100 多家店;乐乐茶于 2 月 23 日正式关闭广州最后一家门店,彻底退出华南市场;台湾连锁奶茶品牌 KOI 在长沙的 5 家门店先后撤场,暂别长沙市场。 " 两级分化 " 的成因 为什么一开年市场上就呈现了 " 两极分化 " 的格局,有的品牌仍旧不顾一切扩张,有的品牌则放缓速度? 这与品类发展阶段有关,从疫情后的门店裂变情况,可以将品类划分为三类:刚需、非刚需,以及新兴品类。其中,新兴品类受到资本簇拥,最容易进入开店高速赛道,也最容易崩盘。 刚需品类,对应 " 稳步扩张 "。如快餐等刚需品类,无论是全国品牌,还是区域品牌,都能够比较稳定实现门店数量裂变增量。 原本聚焦在北京市场的快餐品牌煲仔皇,也计划在今年开出 100 家新店。其创始人薛国巍表示:" 基于煲仔饭这个品类来看,市场还是比较空白,竞争者不多,我们的战略目标还是快速成为品类老大。另一方面,购物中心的铺位调整比较频繁,有很多好的铺位,所以这两年我们反其道而行。" 非刚需品类,聚焦核心市场。一些正餐品牌,如火锅烧烤等,大多是走 " 稳定路线 "。这类型餐饮主要保持核心城市、主流市场、高势能点位打版,保持相对稀缺性。 疫情之初外婆家创始人吴国平就意识到这一点,其新品牌老鸭集仍聚焦在江浙一带发展,开店速度也非常稳,2 年多开出 30 多家门店。另一位位于江苏的老板告诉内参君:" 最近还在找铺位,但是还是在周边,现在不适合到新的市场贸然开店。" 新兴品类跑马圈地,占渠道、抢认知。近一年的咖啡赛道,以及新中式烘焙都是同样的路数。 2021 年在餐饮赛道里,咖啡品类的融资事件数量和金额都是最高的。今年资本对咖啡的热情依然在延续,前不久咖啡品牌 Seesaw 刚获得新的一轮亿元融资。 但是这些品牌距离盈亏平衡还为时尚早。根据奈雪最近公布的年报盈利预警,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净亏损约 1.35-1.65 亿元。 2022 猛开店之后 可能会迎来 " 规模化倒闭 " 虽然仍有品牌在光速扩张,但回归到今年的大环境来看,其实整体并不那么乐观。 首先,是大环境的不确定性依然比较强。疫情很难在短时间内结束,最近深圳餐饮人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有的餐厅营收腰斩,有的则直接关门。而近期国际形势的紧张,更是增剧了大环境的不确定性,物价受到波及,顾客的消费心理也趋于保守。 存量时代下,更讲究原有门店的增长。"‘同店增长’还是品牌的核心,最关键还是复购。特别是直营品牌,质量比速度、比规模更重,如果开 10 家,亏 3 家,那么另外 7 家就白干了。" 薛国巍说道。 商圈餐饮竞争也陷入同质化。江边城外创始人孟洪波曾在年初向内参君透露,2022 年开店计划将缩减到一半,将更多精力投入 " 练内功、精团队 "。 再者,从目前正急速扩张的品牌看,大部分还是在烧钱。 咖啡虽火,但赚钱的品牌微乎其微。番茄资本创始人卿永认为:" 消费者的习惯养成还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现在咖啡门店大多是奔着资本去的,我们看下来大部分都其实都不盈利,都是在烧钱。" 根据卿永的判断,并不是每个咖啡品牌都能拿到融资。今年下半年,就会出现很多撑不下去的咖啡品牌,明年应该会规模化的倒闭一批,这些都会成为头部咖啡连锁的肥料。 (责任编辑:admin) |
Tags: 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排名 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 香港喜剧 沃特碧 4月汽车销量 江苏首富 手机降价 恐怖小说排行榜 仙侠小说排行榜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