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富民之源。近年来,国家对创业创新高度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深入人心,在这一大背景下,泰兴市以构建“众创空间”为载体,有效整合资源,集成落实政策,完善服务体系,培育创业文化,在全社会掀起了创业创新新热潮。尤其是在返乡创业方面,该市积极探索、大胆尝试,走出了返乡创业新路子。 (三)立足于提升创业能力,不断建强创业载体、提高培训实效。一是加强创业载体建设。积极培育和打造辐射性强、规模效应大、具有特色品牌的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着力实现孵化基地标准化、规范化、特色化。该市高新技术孵化基地和泰兴黄桥中小产业园、印达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先后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确定为“江苏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二是提高创业培训实效。发挥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和民营培训机构培训主体作用,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见习,重点抓好返乡人员的培训。为增强培训实效,该市建立了标准化的创业模拟实训室,创业者通过区域网进行创业模拟实训,动态生成图表数据和模拟赢亏提示等,方便了教师授课指导和分析点评。三是强化项目支撑作用。积极开展优秀创业项目评选活动,向社会广泛征集优秀的创业项目,充实到全市创业项目库,目前该市创业项目库已有成熟创业项目200多个。 24.84万人 5520
私营企业 (三)创业能力还不够强。大多数返乡创业者有创业意向、创业冲动,虽然在外出务工时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与经验,但缺乏工商、税务、金融、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市场分析能力、组织经营管理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市场、驾驭市场。虽然近年来创业培训力度一直在加大,但囿于师资质量、培训时间等因素影响,创业培训针对性、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6030 三、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
个体工商 (一)创业层次还不够高。虽然创业服务日益健全,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真空,中央、省、市出台了许多促进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但很多人并不完全熟悉。接受过专业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的人数仍然偏少,导致大多数创业层次不够高,创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据调查,多数返乡人员创办的企业场地小,规模小,存在家族式管理现象。其生产结构以批发零售、手工操作、加工制造、种植、养殖、畜禽贩运、蔬菜返销、餐饮服务等二、三产业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进入门槛较低。 21530 5.08万户 (四)立足于优化创业环境,不断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平台。一是积极推进创业型乡镇(街道)、村(社区)建设。建立推进创业型乡镇(街道)、村(社区)组织体系和目标考核体系,把全员创业活动指数、创业活动对就业的贡献率、创业活动对企业成长的贡献率、创业环境满意度等,作为创建创业型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主要标准,努力在全市营造各级党委政府抓创业、社会组织支持创业、广大民众投身创业的良好环境。二是积极推进三级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成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创业服务所和村(社区)创业服务站,免费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开业指导、创业咨询、创业扶持等 “一条龙”服务。三是积极推进创业示范点建设。在全市各乡镇(街道)大力推进创业示范点建设,着力打造创业示范园、创业示范街、创业示范村,形成市和乡镇有创业园、街道有创业街、村(社区)有创业示范点的创业孵化新格局。 22.56万人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 作者:薛卫民 周志荣 刘健 日期:2019-04-1732.14万人 2017年 2013年 (二)融资渠道还不够畅。根据抽样调查,有10%左右的返乡人员有创业意愿,按此比例测算,全市8000多人有创业意愿,加上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中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以及其它群体,保守估计,全市有创业意愿且缺乏资金的人数至少在一万人以上,而近年来,人社、财政、金融机构等部门的贷款扶持人数,只占有创业意愿人数的7%左右。创业者的初期投资大多靠外出务工积累的资金,数量有限且难以维续,而目前大多数银行等金融机构更愿意把资金借贷给政府机构、国有大型企业,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资金困难成为创业者的最大制约瓶颈。 (一)返乡创业比例逐步提升。该市创业人员主要体现在三类群体:一是本地群众自主创业。本市部分群众利用自身掌握的资金和信息资源,积极从事商贸、物流、运输、工程承包、农产品销售和加工等创业项目,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或小微企业。二是城乡居民返乡创业。返乡创业已成为该市创业工作的新亮点,全市外出务工及求学人员中,目前已有2.153万人返乡成功创业。三是党员干部引领创业。各镇、村党员干部、大学生村官带头创业,涌现出一批创业先锋和标杆,带领广大群众逐步走上创业致富之路。根据调查统计,2017年该市创业人数累计8.34万人,其中返乡创业者2.153万人,分别比2013年增加10.6%、290%(附表一)。
从业人 2015年 3.754万户 2013年 1.25万户 2013年—2017年泰兴市创业人数统计表 83400 56800
返乡创业者 (二)创业实体数量显著增加。“十二五”期间,泰兴市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如雨后春笋逐年增加,呈现“百舸争流,百业兴旺”的喜人局面。据市场监管部门统计,2017年全市工商注册私营企业1.66万户、个体工商户5.5万户,从业人员32.14万人,比2013年分别增长63%、48%、43%(附表二)。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一是工业经济。依托以泰兴经济开发区为核心的“三区三园”及各乡镇工业集聚区,进驻规模企业612个。二是商贸经济。商贸经济是我市朝阳产业,主要聚集在市济川街道办、黄桥镇等中心集镇,以商贸业批发、零售、代销、电子商务等方式,形成了建材、五金、电器、电子、餐饮、服装、鞋帽等专业市场。2017年,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95.52亿元,同比增长10.5%。三是农村经济。积极引导农村能人发展种植、养殖、水产规模化经营,全市已建成规模养殖场(户)4123个,其中万头猪场11家、万羽禽场172家、千只羊场16家、五百头以上牛场2家、百亩特种水产养殖基地28个。 1.42万户 2017年 26.63万人
城乡创业者 2016年 4.10万户 泰兴地处长三角地区,毗邻上海、苏州、无锡、常州等发达城市,全市总人口120万,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每年城乡劳动力异地转移务工经商就业者达25万余人。异地转移务工经商的城乡劳动力掌握了“技门子”、鼓起了“钱袋子”、闯出了“财路子”、炼就了“雄胆子”,在该市“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引导、全民参与、自主创业”的大环境下,创业创新热情高涨,返乡创业人数逐步增多、队伍不断壮大。 三要强化金融扶持,加大奖补力度。进一步降低创业担保贷款门槛,贷款10万元以下由创业担保基金提供担保且信用良好的返乡人员创业,经综合评估合格后,建议取消反担保。进一步加大奖金奖补力度,建议提高返乡人员的初始创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创业租金、优秀创业项目奖励等的发放额度和比例。 二、泰兴市支持返乡创业的措施 附表一: 类别 (作者单位:泰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28.93万人 68300 15820 5.56万户 1.22万户 10395 1.66万户 2015年 四、支持返乡创业的政策建议 一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当前广大农村“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狭隘思想还有一定的市场,浓厚的创业文化和创业氛围还没形成,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以及手机等多种媒体宣传创业的重大意义,通过开展“创业之星”评比工作,宣传群众身边的创业典型,倡导“创业有功,致富光荣”的价值观,形成“千军万马闯市场,千家万户创大业”的良好局面,针对创业中的畏难情绪要宣传“莫道今日创业难,他日致富比蜜甜”的理念。树立积极地对待创业,允许失败的态度,营造“尊重创业、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铺就返乡创业路 ——关于泰兴市返乡人员创业调研报告
年份 (二)立足于增强创业动力,不断强化行政推力、凝聚推进合力。一是强化政府推动。该市连续两年将创业就业工作列为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始终坚持将创业就业工作摆在民生事业之首,年初提请市政府将促进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等目标任务列入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各职能部门、乡镇(街道)的具体目标和职责。二是强化舆论带动。大力开展创业明星评选活动,近两年联合电视台拍摄“创业之星”专题片30多部,让创业优惠政策走进千家万户,逐步在全社会树立了“崇尚创新、鼓励创业”的氛围,弘扬了“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创业精神。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创业富民大赛”,将优秀项目推荐参加国家、省、泰州市的创新创业大赛。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展了“农村万名党员创业竞赛”、“城乡党员牵手、助力创业致富”、“农村贫困党员创业脱贫示范行动”等活动,举办能人型村党组织书记创业培训班。与团市委、妇联等部门联合举办了首届十佳青年创业明星评选、巾帼创业大赛等活动。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31200 2016年 附表二: 75400 (责任编辑:admin) |
| Tags: 云画的月光 run away here i am see you again 歌词 cry thirsty rebirth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