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个证据是一件“血衣”。据说方伯谦夫人上京喊冤时手里一直攥着一件血衣,是“济远”号大副沈寿昌的脑浆鲜血所染,当时,方伯谦就站在他身边,亲眼目睹手下战死。这件证物百年间被方伯谦后人反复提及,以证方伯谦的勇武。 技术参数 【甲午战争120周年祭特别报道】肆 管带方伯谦 1986年,烟台救捞局开始打捞,从5月持续到8月。这次没能打捞出整艘“济远”舰,却捞出了沉睡海底82年的舰前双主炮。生产大炮的德国克虏伯公司闻讯,愿以每门300万美元的价格买走大炮。“听说消息后,博物馆原馆长戚俊杰跑到救捞局,跟他们说这两门大炮是文物,不能卖。”对这段内情颇为熟悉的陈悦说,在戚老先生努力下,这两门大炮最终没有流失。 战斗初期,“济远”号还能奋力还击,但在大副沈寿昌、二副柯建章中炮牺牲后,方伯谦下令“济远”号向西北方向开溜,不久就挂出白旗,随后又升起日本海军军旗。逃回威海卫后,方伯谦编造“尾炮退敌”说,谎报“击死倭提督”,致使“吉野舰沉没”,连外媒都据此报道。 不过,对于方伯谦无罪的“证据”,史学界褒贬不一。首先,一些史学者认为,“血衣”很难说明什么问题。衣服上的血不是方伯谦的,也许他正是亲眼见到战友死得如此骇人,才魂飞魄散,撤退保命。 方伯谦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15岁时考入福建船政学堂第一期,毕业后进入海军。光绪二年(1876),他被选为留学生,到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校学习4年,归国后历任“镇西”、“镇北”炮船、“威远”练船管带。1885年,调管“济远”号。 7月中旬,华西都市报记者在威海探访时得知,当地有关部门在整理清朝遗档时,发现了一份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家的房契。“从房契上看,当时方伯谦在刘公岛上共有28处房产。”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说。 济远舰主炮如今成了甲午战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宽10.5米 第三个证据是1981年在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发现的《卢氏甲午前后杂记》,该书作者系黄海海战亲历者卢毓英。该书也提到“济远”作战勇猛:“济远当敌之冲,迎击既久,炮多炸裂倾倒,无以应敌,于是亦逃。” 1904年沉没 三样证据最终都指向一个观点:方伯谦率舰撤离是出于战术考虑,李鸿章、丁汝昌拿他当了替罪羊。 (责任编辑:admin) |
| Tags: 白蔷薇之魔恋 95533.81666.net 恶斗极品丫鬟 苗圃穿的那个k外套 李宗瑞 小倚 2011ag5 王冠之争秘籍 超限第一战 陈小澄澄 范晔特 iseedy电影 挖掘鸡4.02 202.200.112.200 鹏城艳 主席儿子胡海锋 段子歆 张田欣 徐安妮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