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起步,两三个人的团队,七八个人的团队,和后来十多人的团队,做事方法都完全不同,更不用说那几千几万人的公司了。大公司里的小团队,看起来人也不多,但是它的大环境就是一层保护伞,把许许多多的困难在当事人感觉不到的情况下就挡住了。 别人的感情经历看再多也学不会谈恋爱。所以创业少去看什么什么Twitter,Facebook,阿里,小米的老总怎么说,不看没损失,看了中毒,就和琼瑶阿姨的小说一样。 还有大公司的技术路线,对小公司也是琼瑶小说,看看好了,别学。跟机场书店里都能看到的大佬的书学创业我总觉得是挺不靠谱的一件事,就和跟皇帝学怎么省钱一样不靠谱。 小公司要有渠道攻击性 什么是初创企业?不是只看规模,而是要看有没有攻击性。没有攻击性的小企业,比如一个理发店,可以生存,但不具备生长空间。人,市场,技术,都要准备着攻击性。小企业一旦集中力量于防守,就是消极防御,不能长久。 但这个攻击性,并不是做要直接和大公司硬杠,就和红军要在井冈山建根据地,而不是去打长沙一样。这个攻击性,是指建立一个有扩大空间的新渠道。小公司关注的不应该是大公司那里抢用户,而是如何把不是用户的人变成用户。两种小市场:一种是大市场里的细分市场——这种市场其实并不能充分发挥小公司的优势,特别是进攻优势。另一种是种子市场,属于把不是用户的人变成用户的早期阶段。要选择小的市场,但要份清种子和细分的区别。 创新容易抄,生意不容易抄。小公司做生意第一,技术创新第n。1)小公司最好不要试直接模式创新,还是技术创新 2)技术创新最好不是产品上的技术创新,而是模式上的技术创新 3)这个模式要是大公司懒得理的 4)这个技术要是其他小公司难以拥有的。 创新的核心是渠道创新。但拼运营的渠道非小公司所长。应该先找大公司看不上的小领域发展新渠道,用特有优势比如技术建立壁垒。大公司有技术没兴趣,小公司有兴趣没技术的那些渠道。摩拜单车就是好例子。 基本上,等行业领先者意识到颠覆式创新的重要性时,游戏已经结束了。剩下的就是砸钱撑面子。AOL搞门户,微软搞搜索,谷歌搞社交,都是如此。颠覆式创新的特点之一者是行业领先者在被它攻击时,往往选择主动逃避而不是反击。在他们看来,颠覆式创新对应的是低利润的鸡肋市场。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灵活性,在鸡肋市场上也能获得足够的利润。事实上,如果小企业试图进攻大企业的主流市场,或者其中一个细分市场,会死得很难看。 同样,不同的公司不同,举反例可以举不完。 小公司和小公司也不一样 startup就是在寻找商业模式的小公司。已经有稳定商业的模式的,比如一个烧饼铺子,就不是startup。没有商业模式大公司那叫诈骗,也不是startup。其实大多数的项目并不适合用创业公司来承载。大多数有价值的事情(比如烧饼铺子)需要的是小企业,而不是资本主导的创业公司。 同样是小公司,每个数量级采取的方法论也都是不一样的。有一百万用户的方法不总是能用在只有1000个用户的时候。不能生搬硬套。对消费者Web应用,发展1个用户,10个用户,100个用户,1000个,10000个等等,所要采取的方针是不一样的。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做法。 Startup分很多阶段。1-500个人的公司都叫startup,可是不管对员工还是创始人,要求的技能、里面的政治都是完全不同的。说startup该这样,该那样,要先分清到底是那一种startup?哪个阶段?比如《四步创业法》,我觉得就不合适1-2个人公司,《Running Lean》就不合适500个人的公司。 又比如应届生适合不适合去startup?我觉得100个人以上的startup,应届生去和去大公司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技术人员。最锻炼人的是10人以下的小公司,那是全方位的锻炼,不仅是技术。超过100人的公司已经不能算创业公司了。在公司缺钱,缺方向,缺产品,缺名气,一切都缺的时候加入公司是需要远见和勇气的。大部分人不会这时候加入,即使有高薪。100个以后才加入的人,雇主不能期望他们从总体上还有早期员工的杀气和能力。相应的,员工也不能指望获得比参加大公司更高的回报。 先别想“大”这个伪问题 对于大多数项目,用户过少的问题远远大于用户过多。即使在大公司,花了上千万美元开发出来的产品,最后只有个位数的用户也不稀奇。小公司,10个用户,100个用户,有1000个用户就很成功了。高可用性,高并发这些,90%以上的可能是遇不到。界面,用户体验这些,至少在早期才是根本。少操心什么大数据。 大数据不是没有成本的。特别是对小公司,算法不是问题,计算现在也不是问题,数据才是最大的成本。大公司因为有数据奴隶制,可以搞一套粗放经营的大数据算法,这个对小公司并不总是适用。小公司就要努力四两拨千金,用具有催化剂、浓缩铀性质的小数据来最低成本的激活,放大有限数据。 工程上切忌过早优化。对一个小公司,最可能的是用户太少而不是太多,数据太少而不是太多。Google的第一版代码很烂,效率很差,但在只有那一点用户的时候,根本不需要考虑scale out的问题。公司更可能连硬件scale up的潜力没发挥完就死了,完全不用操心那些所谓大数据的问题——或伪问题。 大公司招人,小公司招才 人才,人才。大公司招人,初创公司招才。 初创公司找需要它的人。大公司找它需要的人。 大公司经理们很难按实际贡献发工资,因为根本无法衡量贡献。见Paul Graham 《如何创造财富?》(How to Make Wealth )“在一家大公司非常能干的人可能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Paul Graham在上文还说:一个优秀的程序员在小公司的效率是在大公司的30倍。我经历过的一个极端的例子:一个2天就能完成的工作,走完流程,足足花了2.5个人年才完成。效率损失99%。 有志于为土匪的,大公司工作或者名校毕业的背景未必是好事。那些地方不是培养土匪的,把一些错误的理念从脑子里扔出去其实挺费劲的。 同样,所有的事情都可能有反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87年前,当红军放弃井冈山,去争取赣南和闽西时,有些人怀疑,在强敌环伺之下,为什么弱小的新兴组织能够存在?毛泽东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深入分析大的对手内部面临的种种矛盾。最后他写道: ……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并无一帆风顺之事。之后,依然有长征。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源于网络,我们对于网络内容的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长按二维码可关注我们的微信公共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责任编辑:admin) |
Tags: 盲目乐观 盲人摸象 打一成语 盲人摸象打一成语 猫狗像什么打一成语 冒号 冒险岛组队任务 梦幻模拟战2转职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