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勇:因为整个团队的执行力非常强。市场里当然也会有竞争,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刚刚开始的阶段,大家都是在齐头并进的阶段,有竞争说明这是个正确的方向,整体的感觉来说,我觉得是一个在辛苦的过程中,但是会收获快乐的一个状态。 喻勇:我觉得从痛点来说,其实是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我们自己做PaaS做了这么久,不论Cloud Foundry也好、以前的OpenShift也好,这些PaaS技术与应用的对接并不是严丝合缝。Docker的出现从技术上来说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而是让我们看到应用在发生变化,应用在从原来的三层架构的这种分层式架构,越来越多的转向互联网类型的架构。互联网架构是什么?是轻应用,微服务。当这样特性的应用变成主流的时候,那它底下的支撑平台是什么?是应该以容器为载体的平台来支撑这种轻应用和微服务。换句话说,就是应用引导平台的变化,当应用转型的时候,平台和技术架构也需要同时跟着转。不是我们选Docker,而是我们看到了未来应用的发展趋势。Docker必将对技术架构产生新的革命,成为解决现有问题的一个很好的答案。我们做Cloud Foundry的时候,采用了类似的容器技术Warden。我们研究后发现Warden和Docker很接近,并且正在开放。我觉得用Docker来做一个创业的出发点,结合上下游的生态,事情可以做很多、很广,这也是我们的初衷。 第二我们是开放的平台,我可以和不同的服务轻松绑定,不管代码在什么位置,GitHub也好,国内的Coding也好,都可以很好的对接起来。过程很快,用户体验又很好,大家就会用,一定要让用户尝到甜头,这个才会牢牢地产生黏性。我们的平台,看后台数据,每天的活跃用户量,回头客比例非常高。 第三个可能更多的就是一些用户体验,安全性问题,这是产品设计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这个我们考虑了很多。总结有三点,第一让用户容易用,用起来门槛很低,容易上手;第二在资源管控上面怎么样做精细化的资源管控控制,节省资源,既为我们自己节省资源,也为用户去节省资源;第三提高用户体验,提高安全,提高可靠性。 喻勇:就像我前面提到的,我们的服务主要是 Code to Cloud的过程。现在的应用形态是轻应用、微服务,所以需要Docker作为载体,这是第一个维度。另一个维度就是现在我们叫做持续交付的应用。持续交付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每周,甚至每天都要发布。在一个分布式、互联网应用的云平台上发布是个很复杂的事,它需要程序员去做环境配置,开发环境、测试环境、生产环境等不同环境的配置,以及发布的管理;整个流程需要花很多的人力资源。我们怎么样在快速交付的时代,把这部分东西变得自动化?以前的发布方式是我三天写代码,两天做发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怎么做到天天打鱼不晒网?那这个过程就是需要自动化的工具,这就是DaoCloud要完成的事,我们将代码交付到云端,以Docker为载体做成自动化,流程化。当代码写完后,直接就可以发布,减少了用户的手工测试,手工构建以及配置管理的过程。那这部分,一部分是得益于Docker对环境的隔离性,另一部分是我们自己做得非常精细的、一环套一环的工具链来完成。DaoCloud做的事就是Code to Cloud,向云端快速自动化的容器式交付,,以及容器化应用的持续交付平台,它节省开发者的大量的时间。这是关键一点。 CSDN:你对国内的一个Docker的环境怎么看,包括现在Docker国内创业者,你觉得大的环境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包括还有哪些需要优化的一些地方?与国外相比大概是个什么样? 喻勇:我觉得就是Code to Cloud。Docker它是个应用发布的载体,那么当应用以Docker化的方式发布。当这个事情变成一个大家都遵循的方向和努力的时候,那上下游很多的努力,很多的生态,其实可以拉的很长的。从代码的测试,从镜像的构建,从版本的管理,从发布最后上云平台,这是个很长的链条。这个链条的开始是代码,是程序员代码,终点是公有云或者私有云的环境,我们称它为Code to Cloud。我们做得事情就是把这整个的链条给串起来,并且通过自动化的方式完成代码的测试、发布、容器化,最后以容器化的方式运行在用户想要的云平台上去。 另外一点,我们还做应用在云上的生命周期管理,DaoCloud本身不拥有任何机房,但是你的应用以Docker化的方式交付的时候,我会管理它在云上的生命周期。容器化应用的生命周期管理也是我们做的事情。我们会以更有效的方式去帮助用户的应用高效地使用公有云的资源。 以容器来跑,我可以严格知道用了多少资源,用多少就申请多少,帮助用户更高效地管理容器化应用的生命周期。 DaoCloud创始人 喻勇 对于Rocket,我觉得和Docker是标准之争。真正的竞争不是说市场或者你用户有多少,而肯定是在标准。谁来定标准?定发布标准、镜像标准?这个才是最关键的一点。我看到Rocket也有大量的来自厂商的支持,包括Google等大公司。百花争鸣,大家都会朝这里面去努力,竞争越火,投入就越大,那最终获益的是用户,用户可以很快地看到一个更好的容器化交付的标准和环境。我觉得这是好事情。 CSDN:用户使用Docker搭建自己的平台有多大的难度? 国内的Docker创业才刚刚开始,我们可能跑的比较早,我相信一定会有后来的人不断的加入进来。总体来说是个好事,因为把这个盘子做大了。如果只有一家做Docker创业,我会面临着我一个人摇旗呐喊去影响用户的这个尴尬局面,这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有更多的人加入这个阵营,会跟用户形成良性互动,会形成一个供求关系,供求关系会逐渐形成一个正反馈,雪球会越滚越大,大家一起把这个盘子做大,把饼做大,这本身是个好事。我们既要面对竞争,我们又希望大家一起在竞争的同时把这个市场做大,把这个盘子做大。这个我觉得是未来几个月,一两年里面会发生的事情。 CSDN:选择Docker开始创业,是看到哪些痛点?创业初衷是什么?你们整个平台的定位是什么? (责任编辑:admin) |
Tags: rli日历2013 myjollysailorbold 踢出一个未来歌词 风儿阵阵吹简谱 生蜗牛人 吉布林格的地图 虐杀原形2杀死造物者怎么打 24小时警事演员表 秦明唐敏 国光帮帮忙知花梅莎 向怀恩 high school dxd4 3d2005年开奖数据 宅急送雷亮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