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特别是智能手机行业,正面临一场由存储芯片供应紧张引发的采购僵局。据界面新闻记者李家琦报道,由于上游存储芯片价格近期大幅攀升,包括小米、OPPO、vivo在内的多家主流手机厂商已暂缓了本季度的存储芯片采购计划。业内消息显示,这些厂商的库存普遍已低于两个月的安全线,部分厂商的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库存更是降至三周以下的低位水平。尽管如此,面对美光、三星、SK海力士等原厂提出的接近50%的涨幅报价,手机厂商普遍陷入犹豫,难以接受如此高昂的成本转嫁。 此番存储芯片涨价的背后,一股强劲的驱动力来自于人工智能数据中心需求的爆炸式增长。在AI大模型训练与应用部署的浪潮推动下,全球数据中心对高容量、高性能存储芯片的需求激增,服务器制造商为了确保关键部件的供应,往往愿意支付远高于消费电子市场的价格。据供应链信息透露,对于同一型号的存储产品,报价商给予服务器厂家的采购价格通常会比给予手机厂商的价格高出30%以上。这种由高利润的AI相关需求引发的“高价抢货”现象,直接挤压了智能手机等传统大宗采购方的供应空间与利润空间,导致采购谈判陷入僵局。 这一供需格局的剧变,正在重塑存储芯片产业的分配优先级。在过去以规模效应为主导的市场中,手机厂商因其庞大的出货量而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然而,当前AI数据中心需求不仅量大,且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其强劲的支付意愿使得芯片原厂在产能分配上自然向其倾斜。业内人士分析,这种结构性变化可能不是短期波动,它反映了产业重心正随着技术浪潮向算力基础设施进行中长期的迁移。 与此同时,其他相关领域也呈现出不同的市场动态。根据上海有色网的调研,光伏产业链中的硅片环节已开始执行11月的减产计划,专业化厂代工订单减少明显,预计11月硅片排产将环比下降。这表明在新能源领域,供需关系与价格博弈同样复杂。此外,在物流方面,宁波航运交易所最新发布的海上丝绸之路指数之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NCFI)报收于999.7点,较前一周下跌5.1%,反映出部分国际贸易航线的运价压力。 面对复杂的供应链环境,各国政府也在加强相关领域的规范管理。例如,中国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二手车出口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将严控新车以二手车名义出口,并自2026年1月1日起对短期内的新车出口附加更严格的售后服务要求,旨在规范市场秩序。 综合来看,手机存储芯片采购陷入的僵局,是当前全球科技产业链在AI技术变革冲击下进行深度调整的一个缩影。AI数据中心凭借其更强的支付能力,正在重塑关键元器件的供应链格局。对于智能手机厂商而言,如何在成本控制、供应链安全和产品竞争力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将成为其未来几个季度面临的严峻考验。这一场由算力需求驱动的资源再分配,其长期影响仍有待观察。 (责任编辑:admin) |
| Tags:创业新闻 |
- 上一篇:星尘智能与金马游乐签千台机器人订单
- 下一篇:创业板指翻红,市场情绪回暖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