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另外研究还发现,不同专业成绩组毕业生之间在不考虑创业方面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但在选择毕业后就创业的毕业生群体中专业成绩排后40%的学生明显较专业成绩排前60%的毕业生比例更高。在有创业想法但希望积累几年再开始的毕业生群体中,专业成绩排前60%的学生明显比后40%的毕业生占比更高。 另外,课题组通过对调研的高校样本数据分析发现,疫情中有87.3%的高校为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指导课等促进就业的学习资源,近七成就业指导网课中专门包含有创业类课程。此外,毕业生对高校提供的就业创业政策宣传中选择满意的比例也高达53.30%,一般为39.60%,仅有8.1%的比例选择不满意。应该说高校在毕业生创业方面重视度较高,毕业生满意度也较高。但囿于65.6%的高校就业指导教师(专职)在5人及以下,课题组认为,这无疑与疫情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高度复杂严峻的现实不相匹配,就业工作指导尚且捉襟见肘,创业指导自然难以要求更多。 在毕业生最需要提供创业帮扶方面,由高到低依次为:资金支持(28.56%)、提供创业咨询指导(23.01%)、政策宣传(17.78%)、简化审批手续(16.37%)、提供孵化基地(13.70%)和其他(0.57%)。通过分析,课题组认为,资金支持、创业咨询指导、政策宣传占有创业意向毕业生近七成创业帮扶需求。 大专学历毕业生选择不考虑创业、有创业想法但希望积累几年再开始、希望毕业后就可以创业的比例分别占7.05%、60.54%和32.41%,而本科毕业生、硕士及以上毕业生在该三项选项上分别占3.32%、44.27%、52.41%和2.05%、36.46%、61.49%。城镇生源毕业生不考虑创业的意愿比农村生源毕业生高,分别占52.71%和49.23%,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考虑创业意愿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强烈,分别占52.16%和48.37%。 --------------- 通过数据分析,课题组发现不同性别、学历的毕业生之间在创业意愿上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女性、本科及以上学历、城镇生源、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言,男性、大专毕业生、农村生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较之前者,明显分别具有更强烈的创业意愿。 (责任编辑:admin) |
Tags:创业教育,我国高校,高校毕业生就业,应届毕业生,我国高等教育,创业项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同生源,高校创新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