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调研发现,在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中,有创业项目的比例仅为13.72%,没有创业项目的比例高达86.28%。其中,在有创业项目的毕业生中,仅有1.75%的毕业生有创业项目且已申请注册公司,还有11.97%的毕业生有项目但未具体实施。在没有创业项目的毕业生中,有高达57.42%的比例仅有创业想法而无创业项目,28.86%的毕业生没有创业项目,但有目标。据此分析,课题组认为,在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中,帮助占八成以上的毕业生找准创业项目,帮助一成以上有创业项目但未具体实施的毕业生有效达成创业实践与转化尤为重要。 来自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重点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明显比来自高职高专、省属重点高校、普通本科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创业风险预估方面更谨慎。 此外, 城乡不同生源地的毕业生之间、家庭经济是否困难的毕业生之间并未在创业风险主观感知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 课题组与长沙云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锦成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于2020年4月到6月对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高校应届毕业生展开随机抽样调查,共回收学生样本数13767人,高校样本数共55份。其中,有效学生样本数13738份,有效高校样本数55份。 从调研数据总体而言,我国高校毕业生对创业风险的主观态度较为理性,仅有1.42%的毕业生没考虑过创业风险;有50.40%的毕业生认为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要谨慎;有31.98%的毕业生认为创业有一定风险,但年轻人应用于勇于尝试,即便失败也可重新再来;有16.20%的毕业生认为创业有较大风险,成功几率低,会造成很大身心压力。其中女性毕业生总体较男性毕业生在创业风险感知方面表现得更谨慎,有52.48%的女性毕业生认为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男性毕业生仅占46.79%。学历越高,对创业风险的主观感知越谨慎,硕士以上学历认为创业有风险,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IV 俩骚人打电话 黑girl为什么解散 复古康耐阳,投资需谨慎的比例(53.99%)显著高于本科(51.47%)和大专(44.39%)的毕业生。所学学科为哲学、历史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的毕业生,较农学、理学、艺术学、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创业主观意愿方面更谨慎。 具体而言:男性毕业生创业意愿显著高于女性毕业生创业意愿,考虑创业的男女性毕业生分别占58.29%和45.62%,有创业想法但希望积累几年经验再开始的男女性毕业生分别占52.74%和42.73%,希望毕业后就可以创业的男女性毕业生分别占5.52%和2.88%。 课题组进一步对项目来源结构的毕业生群体差异展开分析,发现在企业合作项目、家庭企业项目、各类创业大赛项目方面作为创业来源项目,男性比女性更具优势。 艺体类高校毕业生创业意愿最强烈,财经类和政法类高校毕业生创业意愿最低。 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对创业风险的主观感知 总体而言,在疫情影响下,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创业风险规避更趋保守,公招公考和考研考博失利者复考意愿较往年更为强烈,2021年考研统考预计总报名人数超过2020年。同时,数据显示,疫情前后毕业生就业期待也更多流向了体制内单位。 课题组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主观感知创业失败风险的来源由高到底依次为:市场风险(15.84%)、资金风险(15.29%)、竞争风险(13.47%)、成本管理风险(11.70%)、投资决策风险(10.34%)、信息风险(9.35%)、环境风险(9.31%)、产品资源缺乏风险(8.67%)、项目投资扩张风险(6.02%)。 我国高校有创业意愿毕业生面临的主要创业困难由高到底依次为:缺乏启动资金(24.45%)、缺少有力指导(18.62%)、没有技术支持(16.14%)、没有创业伙伴(15.13%)、缺乏创业场地(13.43%)、行政审批手续繁琐(7.05%)、家庭不支持(4.95%)与其他(0.23%)。 此外,研究还发现,相比于就读于省级特色高水平学科(48.19%)和普通学科(49.82%)的毕业生而言,就读于双一流学科的毕业生具有相对更高的创业意愿(50.86%)。双一流学科毕业生也是希望毕业后就创业的比例占比最高的,占6.68%,超过3.70%的均值。 笔者领衔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疫情期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综合调查”课题组,试图回答上述问题。 在已有创业项目的毕业生中,其创业项目的主要来源结构为:其他(33.0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8.91%)、家庭企业(13.13%)、企业合作项目(12.91%)、各类创业大赛项目(8.34%)、学校孵化项目(3.70%)。课题组进一步对选择“其他”项的毕业生展开追踪访谈,发现“其他”主要集中于“网络宣传项目”“朋友合伙项目”等。 不同层次的高校毕业生在考虑创业意愿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校层次毕业生创业意愿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职高专(66.43%)、普通本科高校(49.67%)、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9.49%)、全国重点高校(46.88%)、省属重点高校(45.68%)、一流学科建设高校(43.12%)。有创业想法但希望积累几年经验再开始的毕业生所在学校层次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职高专(61.57%)、普通本科高校(46.19%)、全国重点高校(43.03%)、省属重点高校(42.08%)、一流学科建设高校(40.31%)、一流大学建设高校(39.93%)。希望毕业后就创业的毕业生所在高校层次由高到低依次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56%)、高职高专(4.86%)、全国重点高校(3.86%)、省属重点高校(3.60%)、普通本科高校(3.48%)、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81%)。 (责任编辑:admin) |
Tags:创业教育,我国高校,高校毕业生就业,应届毕业生,我国高等教育,创业项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同生源,高校创新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