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8年,遂昌人罗樟青和妻子走上了“北漂”之路。从电脑公司的“板车哥”,到中关村第一个把打印机硒鼓打开加粉的人;从经营电脑办公耗材,到寻得丽水山野味卖遍北京城,开餐饮店介绍丽水美食和风光;从十几平方米的出租屋到如今一百多平方米的三居室……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部名为《北京人在纽约》的电视剧家喻户晓。对于那时候的中国人来说,美国是一块遥远陌生却富足的土地,他们相信那里有无数的好机会,很多人远赴美国,挥洒青春和汗水,只为实现自己的梦想。 而对于那时候的丽水人来说,北京也是一块遥远陌生却充满魅力的土地,他们或孤身一人或拖家带口,义无反顾地走上“北漂”之路,演绎了丽水人在北京的奋斗故事。近20年过去了,在这些丽水人当中不乏功成名就者,而更多的丽水人融入了这座“四九城”,用一种满足而平凡的心态过着属于自己的小日子,本文的主角罗樟青就是其中一人。 1998年,25岁的遂昌人罗樟青和妻子吴育媚来到北京。起初,罗樟青在电脑公司打工,工作一年后,发现电脑办公耗材有巨大商机,他便在中关村开起了电脑耗材店。2009年,又发现家乡的农特产品在北京有巨大的市场,他快马加鞭,在北京有相当知名度的锦绣大地市场开起了丽水名特优新农产品北京展示营销中心,把家乡的农产品带到了北京城。 会修打印机的“板车哥” 罗樟青的创业是从一辆板车开始的。 “我就是个土八路,刚开始什么也不会,只能干些体力活。”罗樟青回忆起初来京城的日子,显得有些感慨。他告诉记者,为了生活,他到中关村的一家电脑公司当搬运工,替公司运送一些电脑配件到客户单位。 在当时的罗樟青看来,只要同电脑搭边,就是一名IT工作者,而且一个月几百块钱的工资对于只有25岁的他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对这份工作,他还是很满意的。 于是,在中关村,无论是刮风下雨,只要是工作日,几乎都能看见罗樟青踩着板车运送货物的身影,但是,这样的工作状态并没有持续很久。 “后来我就想,送货的同时能不能学点技术呢?搞IT总得懂点什么吧。”一直认为自己是IT工作者的罗樟青,决定利用工作便利学习电脑和打印机修理技术。他在空闲的时候,留心观察公司的技术人员怎样组装电脑,怎么处理打印机故障。因为不懂英文,看不懂说明书,他就把每个部件的规格和形状用心记下来,记不住的就画到笔记本上。靠着勤奋和能吃苦,他还真的学会了修理打印机。 从此以后,罗樟青的板车后面除了货物,还多了一个工具箱;从此以后,中关村不少人都知道了这么一个会修打印机的“板车哥”。 “我还是中关村第一个把打印机硒鼓打开加粉的人。”说到修打印机,罗樟青掩不住的自豪,“硒鼓也就是感光鼓,在激光打印机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成像部件集中在硒鼓中,打印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硒鼓决定的。” “给硒鼓加粉让我赚到了第一桶金。”罗樟青说,换一个硒鼓要好几百块钱,而给硒鼓加粉的成本相对较低,这成为了绝大多数客户的选择。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凭借这门“手艺”在中关村站稳了脚跟,还带出了几个能独当一面的徒弟。 中国硅谷里的“IT小老板” 众所周知,中关村有着中国硅谷的美誉,其中入驻的大多是与IT产业有关的企业,而罗樟青天天踩着板车穿梭于中关村的大街小巷,游走于这些企业之间,渐渐地把握住了一丝商机。 上世纪90年代末,只要能与IT这个英文单词扯上关系的事物都能引发人们的极大关注,比如IT专业人士最抢手、IT行业最有发展潜力……事实也的确是这样。罗樟青认识到了这一点,而且他还发现,像键盘、鼠标、路由器、网线等电脑配件在中关村的销量非常惊人,几乎每天都有企业需要更换一批新的设备或配件,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电脑办公耗材营销,开始了真正的创业“试水”。 “当时也就是在一家商场里租了一个小柜台,卖的大多是一些电脑零配件。刚开始几乎没有盈利。”看似简单的创业,其实并不容易。找渠道进货、找店铺谈价钱,一切都由自己包办,罗樟青细心地经营着自己的小铺,一个25岁青年应有的闯劲和这个市场巨大的商机,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1999年至2009年,十年的时间,罗樟青的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年的奋斗,让我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从十几平方米的出租屋到如今一百多平方米的三居室,从当年的“板车哥”到后来的“IT小老板”,在很多人眼里,能在北京混到这个份上,已经算是个成功人士。但在他看来,十年,演绎的只是作为一个“北漂人”的生存故事和情非得已。 这十年中的后面几年,在北京扎下根的罗樟青其实是迷茫和无助的。多年后的一个晚上,他在日记里写道:“无奈的中关村,真是没法混了。现在已经成为一个谈市场环境色变,谈导购嗤之以鼻,谈商家遭人唾弃,谈金钱人人趋之若鹜,谈理想人人茫然,谈很多东西都不能以正常思维对待的一个‘缸’。” “创业初始,中关村商品供不应求,商家只要肯努力,瞅准机会好好工作就可以良性发展,而且商家和购物群体处于一个相互信任、相互依存的纯净状态。商品种类多元化、客户需求多元化让很多能抓住机会的商家富裕起来。”罗樟青告诉记者,这种和谐的情形并未一直保持下去,大量为了发财的“贩子”像苍蝇一样涌入市场,不辨是非,不分好坏,欺骗客户,投机倒把的人越来越多,交易环境越来越恶劣。 “我从来没有把这些‘贩子’当作是正经的生意人。”他说,正是这些“贩子”的出现,客户和商户之间产生了难以化解的矛盾,而且随着时间延长,这种趋势越来越严重,最终靠着口碑存活的整个圈子受到了影响。 可以想象,一直踏实走来的罗樟青对此是何等的无奈,“我和我的同事坚持着不与之同流合污,不被影响,不被其左右。”可到最后,他发现自己能做的只是坚持自我,却始终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西直门外有家“丽水人家”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必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当然,这扇窗是留给能抓住机会的人的。 2009年的一天,罗樟青到锦绣大地市场里闲逛,发现市场内有湖南、湖北、广东等地的特产销售中心,唯独没有浙江的特产店。 “特产丰富的浙江,为何在北京这么一个有名气的市场没有一席之地?”顿时,罗樟青萌发了在“锦绣大地”开设丽水农特产品营销中心的念头。 (责任编辑:admin) |
| Tags: 九阴真经薄猴皮 龙虎豹电子书刊 陷落繁华txt新浪 奔向你简谱 纳比留斯的护符匣 hp5310m拆机 槐花树电视剧 夷陵中学彭春阳 急速梦幻界 雷纳斯·奥特曼 蓝旖琳 qvod 浙江工商教务网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