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长傅涛曾在《中国环境产业》说过:纵观数十年的发展与升级,环境产业就像一个伟大的传奇。公认有极大的前景,却从来没有真正壮大。如供水、城镇污水、污泥等等不同的细分领域,在产业大势的沉浮之中,也都有着自己独特逻辑和发展故事。E20环境平台特别挑选部分领域,结合产业脉络,讲述领域发展以及代表企业的故事,透视产业规律。本期特别刊发城镇污水市场,供大家参考。本文共分为四部分,本篇为第一部分。 目录 Part 1 序曲 1、鹏鹞环保创业故事 2、文一波的中华碧水计划 Part 2 风口与机遇 3、首创股份与它的湖南模式 4、北控水务的混改样本 5、碧水源+创业板:资本与技术的盛大联姻 Part 3 做大的诱惑 6、东方园林引爆行业危机 7、11家名企鏖战温州地下污水厂:低价竞争端倪初现 8、卡车拉标书的阜阳水环境项目;资本狂欢的顶峰 Part 4 涅槃后的新局 9、外资半谢幕,光大水务收购青岛威立雅 10、环境民企遇挫,国资并购潮起 11、三峡集团与长江大保护 Part1 序曲 中国污水处理事业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业内公认的真正的市场化则始于2003年的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近30年的时间里,污水处理都处在懵懵懂懂的试探及蓄势中。在这段漫长的序曲里,最可贵的莫过于那些不经意间冲撞出一条新路、点亮阶段性明灯的人和事,他们凭借生命的冲动与直觉,为产业奠下基石,拉开市场化序幕。 这其中,有以天津创业环保为代表的国企,有以威立雅、苏伊士,以及金州环境为代表的外企,也有以鹏鹞环保、桑德集团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尤其是是后者,以敢想敢做的冲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充分体现了初始年代,污水处理市场发展的蓬勃生机。 1、鹏鹞环保创业故事 环境产业内,常常会听到这样的一句话:中国环保看江苏,江苏环保看宜兴。在宜兴,鹏鹞环保,是环保界当仁不让的老大哥。 宜兴的面积不大,1000多平方公里,却聚集了上千家环保设备生产企业、配套企业,是产业的起根发苗之地,被誉为“环保之乡”。这里生产的专用水处理设备占到了全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 宜兴环境产业的开始,要从四十多年前的几个人说起。 1976年,王洪春的伯伯姜达君在上海工业设计院做给排水工程师,这份工作让他积攒了不少水处理的技术经验及改进思考。他利用工作便利和自身经验,帮助高塍农机厂开发新型PVC材质纯水离子交换柱,这项产品,成就了高塍纯水厂的创建和发展,这位敢于吃螃蟹、不断探索新领域的姜达君,也因此被称为“宜兴环保第一人”。同期,王洪春的父亲王盘军和村书记蒋盘成,在高塍村创办了以循环水、冷却塔为主产品的高塍太滆建筑设备厂。 此时正值春风拂过的前夕,随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激活了已经沉寂多年的商业文化。4年之后,宜兴纯水厂和太滆设备厂分别衍生出22个和19个企业。纯水厂所在的高塍镇,环保企业也快速发展到79个,成为了江南乡镇企业集群的萌芽。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王盘军认识了一位上海元通漂染厂的工程师。工程师透漏元通漂染厂要搞印染污水中试,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对此,王盘军并不是很有底气,但他想去做,他知道只有在做中才能积累更多经验,抓住耕读机会。他联系上元通漂染厂,谈好了条件:他来做试验,漂染厂提供住宿和学习的场所。谈妥后,王盘军自己拿出2000元钱,在宜兴招收了18名高中毕业的学生,带着他们去上海勤工俭学------白天为印染厂做中试,并出去打工赚生活费,晚上请上海大学的老师和设计院的工程师为大家上课。 那时,王洪春20岁,和这批勤工俭学的学生一起边学边干。这个2000块钱创立的小公司,成为了后来鹏鹞公司的雏形。它在刚萌芽的环境市场积累经验、锻炼人才,成为中国环境产业的开拓者之一,被业界誉为环保行业的“黄埔军校”。 1985年,上海要新建锦江乐园,需要配套自来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承接该工程后,王洪春、王盘军一行回到了高塍,在打谷场上为他们进行生产。当时国内没有这方面的技术,他们在姜达君等前辈的指导下,先后开发了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WCB综合污水处理设备、J型净水器、球型水箱等一系列产品。这项工程让王洪春赚到第一桶金,由此打开创业之路。 1986年,因项目所需,王洪春一家在高塍建立起自己的生产厂,厂名借用当时的乡镇企业“高塍镇建筑环保设备工业公司”。在满足项目需求的同时,设备厂也自主开发一些简便易用的水处理设备。由于中国本土公司还基本上无要求进行环保处理设施需求,因而工厂产品主要的销售对象是外资企业,包括可口可乐、雀巢咖啡等。 发展至1988年,鹏鹞已成为国内环保领军企业,初具规模。鹏鹞和政府商谈,由公司员工集资向政府买下企业。那时的王洪春不知道这就叫“股份制改革”,将是中国经济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只觉得为了创新企业制度,保持长期发展动能,应当改变一下。但在当时,中国尚未有股份制企业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因此,这次改制的计划以失败告终。 直到1993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公司经过多方奔走,与政府深入洽谈,终于得到政府批准进行改制,成为宜兴第一家改制的企业,在江苏乃至全国都引起很大的反响。 改制之后,公司更名为宜兴鹏鹞有限公司,取意“鹏程万里、扶鹞直上”。当时,《新华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52个农民买下一个乡镇企业”的新闻,释放了中国允许私有化经济的信号,鹏鹞也一下子全国皆知。 在鹏鹞探索成长、成功盈利的示范效应下,以及市场需求的增加,1989年开始,宜兴投身环保的人愈来愈多。当时一半以上环保企业的产品、技术、人才都来自于鹏鹞,鹏鹞成为了宜兴环保界公认的“黄埔军校”。 先发的市场,和企业的聚集,让高塍也成为了全国知名的环保产业基地,宜兴因之被称为中国的“环保之乡”,后来诞生了国家级环保产业园。E20环境平台曾受宜兴环科园邀请对宜兴环保进行过深入考察和研究,包括如今行业内耳熟能详的江苏裕隆环保有限公司、江苏碧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凌志环保有限公司、宜兴市凌泰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江苏新奇等,都是宜兴土生土长的环境企业。它们从市场的泥土里自然生长起来,各有分工,形成了中国环保产业的基础之一。随着区域产业的壮大,在宜兴的大小环保企业据说有1000多家,大多集中在装备层面,处于产业链末端,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加上区域局限,企业鱼龙混杂,对产业的认知有待提升,对宜兴本土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一定障碍。 (责任编辑:admin) |
Tags: 除了春天爱情和樱花 一日一图 圣痕炼金士第二季 武汉十七中事件 绝对纯白魔法少女 妖精的尾巴国语版 金秘书为什么这样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