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个博士的创业故事,见证华工与顺德的不解缘 1月23日,经过半年的筹备建设,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顺德创新园正式在顺德开园。首期已吸引15个高精尖团队入驻,计划3-5年内引入或孵化科技型企业60家以上。
1月23日,经过半年的筹备建设,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顺德创新园(下称华工顺德创新园)正式在顺德开园。首期已吸引15个高精尖团队入驻,计划3-5年内引入或孵化科技型企业60家以上。 这既是落实顺德区党代会、两会建设“科技顺德”战略打响的第一炮,也是顺德与华工近30年产学研合作发展史上又一次创新的大跨越。
上世纪90年代初,华南理工大学热能工程专业博士马军加入了美的,成为顺德乡镇企业中首位博士。他的技术给美的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当年即实现订单突破1亿元。 如今,华工与顺德共建华工顺德创新园,一批心怀科技创业梦想的高校人才,将再一次沿着前辈的足迹来到顺德,带来一系列契合顺德产业的高精尖项目:有能实现个性化定制的智能制造工厂、有能帮助佛山陶瓷产业节能减排的专利,甚至有可用于顺德鱼生保鲜的技术…… 近日,广州地铁七号线二期工获批复,可以动工建设。该线路将从大学城南向西延伸到顺德,串联起广州南站地区与顺德陈村-北滘组团。而华工顺德创新园恰好就毗邻该线路进入顺德的第一个站点:这意味着,今后将有越来越多大学城的人才坐地铁到顺德创业。
1月23日,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顺德创新园正式在顺德开园。 热能工程高材生入职美的 顺德乡镇企业迎来首个博士生 如今,谈起27年前“星期六工程师”的故事,华工顺德创新园工作人员依旧津津乐道。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还只是一家乡镇企业的美的,打破传统观念,公开招聘人才,并且许以重金。1991年,27岁的马军从华南理工大学热能工程专业博士毕业。 “到顺德前,他跟我交流过,我问他‘一个博士到乡镇企业去,会不会有点浪费?’他则回应,自己沉到基层做,更有用处,是直接解决技术难题。”华工顺德创新园工作人员回忆。就这样,马军来到人生地不熟的顺德,走进了美的大门,成了顺德乡镇企业中第一个博士。 彼时,美的进军空调行业不久,急需专业的人才去解决技术难题。马军发挥其专业所长,通过对空调冷凝器进行改良,设计出了国内一流的高效节能空调器样机,降低了冷媒的使用量,提高了空调传热系数,让美的空调在市场上一炮打响,订单突破1亿元。 马军的收入也连翻数倍。虽然马军后来离开了美的,但是“美的重才”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后来更被总结出一个金句:“上世纪60年代用北滘人,70 年代用顺德人,80 年代用广东人,90 年代用全国人,21 世纪要用全世界的人才”。 与知名企业技术“结对” 华工成顺德经济腾飞最大推力 时光流转,华工先后与万家乐、康宝、科达洁能等多家顺德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针对顺德家电产业升级及智能化的发展需求,去年9月,华工与美的家用空调签约共建第三代半导体器件研发应用联合实验室。12月,华工与美的中央研究院共建的材料与化学技术联合实验室正式挂牌,主要侧重于抗菌涂层、清洁材料、耐滑材料等研究开发,共同致力于相关科研成果产业化。 “华工的老师们对解决产业实际问题,加快成果转化,进行技术更新有独到之处。”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认为,1979年改革开放初期,华工的人才到顺德工作被媒体广泛关注,被称之为“星期六工程师”成为一段历史的见证,而正是华工与顺德、佛山的企业深度合作,为区域经济注入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据不完全统计,华工已向企业派出超过1400多名科技特派员和科研助理,为全国最多。其中,顺德完善的产业环境和机制,已经吸引了众多优秀的人才、成果落地。 华工顺德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广东乐善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锡南表示,到目前为止,顺德的华工校友有近万人,其中很多是顺德企业界的中流砥柱和科研领域的领军人物,“可以说,在全国各大高校中,华工是助力顺德经济腾飞的最大一股力量。” 华工教授来圆产业梦 顺德女婿欲助“佛山制造”升级 去年7月13日,顺德区政府与华南理工大学签约,双方合作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顺德创新园。经过短短半年时间的筹备建设,今年的1月23日顺德创新园正式开园,首期引进15个团队进驻,由此也翻开了华工技术人才在顺德创新的新一页。 如今,华工的教师来顺德发展的境况,与早期的“星期六工程师”已大不相同。 “从广州开车过来就1小时左右,为了筹办公司落户顺德,最近我在这边待的时间会比较多,周六日也会在这里。”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教授虞将苗说。 虞将苗是华工培养的人才,从本科、硕士再到博士,还曾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当了两年访问学者,是国际道路工程材料研究学术泰斗的关门弟子。 前几天,虞将苗刚过了40岁生日。“四十而不惑”,他十分清楚,不能让自己的科研成果躺在实验室里睡大觉,正在寻找合适的平台将专利转化出去。而华工顺德创新园则为他实现成果产业化提供了平台。 虞将苗的创业项目是基于自主研发的高性能、高端超薄沥青路面磨耗层材料研发、生产、销售。该材料实施厚度仅为传统材料的1/4,其原材料技术指标、路面使用性能和耐久寿命均处于国际领先行列。已获得授权国家专利30余项(发明专利8项),已在上海、浙江、广州等地成功实施50余个大型工程项目。依托顺德创新园区,目前他已经在顺德注册成立了广东高通达道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同样怀抱着青春创业梦的还有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的姚顺春副教授。姚顺春主要从事燃烧诊断与排放监测技术研究。身为80后的博士、副教授,他所在的团队积累了十多年的研究经验,拥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等高端人才,研发队伍中6人全是博士。 之所以选择来顺德创新园创业,姚顺春笑言,一方面自己是顺德女婿,另一方面,自己专长的物料成分在线监测技术可以广泛应用到火力发电、水泥、冶金、陶瓷、玻璃、食品等多个行业领域,满足顺德、佛山众多传统产业提高成品率和产品质量的需求。 “希望利用政府和学校的政策风口,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既满足我们继续研发的需求,又能抓住产业升级改造机会。”姚顺春说。 为顺德鱼生保鲜 食品科学专家用上纳米技术 除了产业发达,顺德以美食著称。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肖凯军则直言,自己某种程度上是为了顺德鱼生而来的。 “顺德鱼生闻名遐迩,但要确保品质并不容易。”肖凯军并非吃货老饕,他看中的是自己的“膜分离与纳米技术”在顺德美食保鲜上的应用。 (责任编辑:admin) |
| Tags: 夏邑县杀人案 361黄金网361 91 free video 赖滢羽种子下载 永丰高速 电影淘娱淘乐 王梦溪 ed2k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