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政府的参与程度不同。 而美国就很简单。联邦政府或者地方政府不介入初创企业的创办,它也不来找你麻烦。我记得有一次中国证监会问我硅谷的企业上市辅导期有多长,我说美国企业上市根本就没有辅导期。咱们这边可能辅导期要很长时间吧,要去上学习班呀等。这是一个很不一样的地方。到今天为止,我还说不出来,哪边更好,哪边不好。不过我相信,政府支持是一件好事,特别是创业环境不完善的时候,政府应该积极营造好的环境,但是到了这个市场规模经济起来以后,政府应该让市场去博弈,应该让市场来做出选择。 “求生存”与“论英雄” 中美企业家文化大不同 第六,说到创新的环境,我想多说一下创新文化(300336),特别是创新的企业家文化。 我举个例子,在美国,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就是B2C的生意好做;有很多面向公司的即B2B的生意,也好做,许多B2B的上市公司市值很高。中国就不完全一样,中国的B2C 像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或者其他一些消费者产品都做得很好,但是真正做B2B产品的大公司却很少很少。华为不错,但华为已经是一家全球化企业。在信息科技领域真正面向中国企业的B2B公司做大的几乎没有,除了国家支撑的几家运营商。比如说软件,中国最大的几个软件B2B公司的市值,加起来也不及腾讯的几分之一。 非常高兴回到清华大学、回到母校分享我对中美创新环境比较的感想。我是清华大学电子系1981级的校友。为什么我今天能来讲这个题目,并且敢讲这个题目呢?因为我在中国和美国最好的大学受过教育,拿过学位;而且在中国和美国创过业,特别是在清华和美国的大学里面创过业;还在硅谷和中关村都做过投资。所以我对中国和美国的创新和创业的生态环境还是比较了解的。过去的几十年我一直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中国的企业往往是一个人说了算,没有一套管理的体系。中国在创业上发展极快,创业者对企业的控制很强,这往往容易导致家族企业的第二代继任者出现问题,因为没有治理公司的经验。从根本上来说,我们确实是有很多的创业者,但是我们的企业家缺少有效组织和管理大公司的能力和素质。 第四,就是体制性的大环境问题,不仅仅是创新能解决的问题。 中国的企业家比美国的企业家要难做。我老说,美国的企业家比较专业,空手道是空手道的,跆拳道是跆拳道的,柔道是柔道的。无论你是产品专家,或是技术专家,都可以找到合作伙伴共同创业。但在中国就很难,中国的企业家需要的是全能型的,必须得是散打高手,既知道怎么做技术,又知道怎么做产品,还要知道怎么做营销,还要会和政府部门打交道。所以就要求企业家的学习能力特别强,要求也就更高一些。 另外,中国对企业家失败或者说对创新环境文化容忍度还是不够。尽管你是北大清华的,你赢了就是你厉害,你输了,你啥都不是。在硅谷,如果企业家创业失败,大家不会觉得你背上了个伤疤,而是觉得是个优点,因为你有经验了。他们的态度是很积极乐观的。 所以从资金的量上来说,中美两国其实已经差不多了。而社会对创业、创新也渐渐开始认同。我刚回国的2005年,很多人还觉得去创业做Startups(初创企业;新兴公司)是不靠谱的。而今天,从政府到学校到一些家庭,都认为创业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种文化传播得非常快。 中美两国创新的生态系统到底有什么区别?在讲区别之前,我想先说一下,中美创新环境的相同点其实是很多的。比如说企业家的激情,他们想通过创业得到包括财务上的独立,并以此来改变世界,等等。 中关村与硅谷不差房价差“国际型人才” 生态环境上的不同,有些也说不出是哪边更好。我可以讲几个中国可以改进的地方。我先举几个方面,不一定很全面,来说明中关村和硅谷在生态环境方面不一样的地方。 坦率地说,能够吸引全世界最优秀人才的地方不是中关村而是硅谷。虽然北京的房价和硅谷的房价一样高,但是北京其他许多地方是不如硅谷的,比如说空气,我们的食品卫生,我们的交通,还不用说我们对信息的自由获取,等等,都是没法跟硅谷比较的。很多海归的孩子,包括我自己的孩子上到中学的时候都已经出去读书了,而很少有国外的孩子来北京上中学的。 大学当“破墙”开放产学研结合是重中之重 第三,就是中美教育方式的区别,我们如果要在人才的培养上更多强调创新能力的话,教育方式就必须做一些改变。
北极光风险投资创始人邓锋在高科技公司创业、管理和风险投资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常年在中美之间行走,对两国的创新环境的异同深有体会。一年前,他在清华大学的一次公开演讲中,基于多年的商业实战的经验以及对中美创新环境的观察,指出中国创新环境的问题,乃至“死穴”。此番比较放诸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更显意味深长。本文为邓锋演讲实录,略有改动,小标题为编者所加,经本人授权刊发。 所以我想大学不应该仅仅是把科技成果进行转化,而是要和工业界一起做研究。也不要把好多研究项目放在像微软、IBM这样的大公司里做,其实许多的新技术来自初创企业。我觉得学校如何和初创企业一起把研究做好才是最重要的,在这方面斯坦福大学可能是做得最好的,它所处的地理环境也有很大的影响。 第七,中国的企业家在创业时,往往不太像硅谷的企业家。硅谷的企业家强调差异化发展,即我的公司跟别人不同的地方是什么,有什么新的套路。而中国的企业家往往考虑的是市场占有率,看别人在做什么,马上跟进用更低的价格也去做,而不是考虑利润的最大化。 今天美国大学的研究和工业界的研究很多是放在一起做的。大学的很多研究题目来自于工业界,像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科学,大数据研究,等等,如果没有工业界的需求,大学的研究是很难继续下去的。它并不是先从实验室中来,再到工业界去,而是大学随着工业发展产生的需求来做的。工业界参与了大学的研究,其实大学也参与了工业界的研究。很多老师经常去工业界做,斯坦福的校长曾是多个企业的董事,还有之前Sun Micor公司董事会成员都是大学的教授,连英特尔的CEO也是大学教授来做的。很多的工业界大佬也经常去大学里做教授,我很多做风投和创业的朋友也在美国的大学里面做教授。这样的交流才有利于更好地做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
Tags: 张恺彤图片 破网蛛城 痴女学姐 博熈来 尚亚堂 任丘一中校歌 俊男坊19楼 悠悠红河影院 4001078003 沢井亮ryou sawai 疣克杀 丰台崔志广 成功一试灵 刑讯梅璐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