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劲松现任威海高技区一家服装艺术学校的校长。她的事业每前行一步,如同她每天拄着双拐攀爬学校那4层高的楼梯一样,要付出超乎常人几倍的努力。 被大学拒之门外 上个世纪60年代,李劲松出生于黑龙江省的一个城市。当她8个月大时,一次灾难性的高烧,永远地剥夺了她右腿的活动能力,开始了她的“颠跛”人生。 尽管这样,性格活泼开朗的李劲松,在童年时代依然是无忧无虑、快乐十足的。她能自然地融入到同学当中,开运动会时,她忙前忙后统计运动员的参赛项目,做好后台服务工作;需要文艺演出时,她便承担起指挥和编舞的职责。李劲松从没把自己当成“另类”,也从来没有感到过自卑,因此,她有很多要好的朋友。 李劲松的学习成绩一向是名列前茅。1979年,她报考了沈阳药剂学院。可喜的是,她顺利通过了高考的复试,成绩在全区排第3名。全家人在短暂的欢喜之后,又陷入了失望。在参加体检时,李劲松被一句话:“你回去吧!”打发回家了。当时,残疾人是没有资格上大学的。 然而,不肯向命运低头的李劲松,又萌生出做个小说翻译家的梦想。在家人的支持下,她同时自费攻读齐齐哈尔师范学院的英语和齐齐哈尔广播电视大学的中文。后来由于缺乏得力的老师指导,她只好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出嫁是完成任务 光阴荏苒,转眼李劲松26岁了,她在一个大学图书馆找到了一份中英文资料编目和整理的临时工作。李劲松自费上大学时,曾经有过一位非常要好的男同学。但由于他们同是身患残疾,“以后谁拾烧材?”“阴天下雨,谁去买酱油?”等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让他们有缘没份,最终没能走到一起。而她的同学、朋友都陆续结婚、生子,人们纷纷给李劲松介绍男友。可所介绍的人不是年龄过大,就是离过婚带孩子的,李劲松心里落差很大,见过一个,回来就要哭一场。后来,她得知年迈的妈妈为她的婚事在背地里也是经常落泪。她突然意识到,不能让自己成为老人的累赘,把自己嫁了,是为父母解脱负担,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于是,她不再去费时地追求理想的婚姻,告诫自己:只要四肢健全、为人正直,就可以委身相嫁。 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张劲松与他相识了。他生性内向、腼腆,尽管家境较差,却聪明、正直,是老师看着长大的。要强的李劲松感觉自己很强大,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他,能够指导他今后的人生目标。他也的确很欣赏风风火火的李劲松,特别地尊重她。于是,他的老师为他们做了主,1990年,两人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他们婚后相互尊重,日子过得和平常人没什么两样。第二年女儿的降生,为这个家庭平添了诸多快乐。 丈夫一去不复返 婚后,李劲松被临时工作的图书馆辞退了,丈夫所在单位的效益也不景气。养家糊口这一简单而现实的问题,正式摆在他们面前。 李劲松生性乐于助人,对绘画和色彩欣赏有特殊天赋的她,从上高中时起,就开始帮助同学、邻居裁剪衣服。1992年,很了解她的一位高中同学告诉李劲松,威海正处于开发阶段,服装裁剪技术还不高,动员李劲松到威海谋求发展。于是,李劲松夫妇满怀激情,把孩子给父母留下,便来到威海。 开始时,李劲松开了个裁缝店。由于她裁剪的衣服款式新颖大方,口碑很好,生意也是红红火火的。后来,李劲松批韩货、进品牌服装,转做服装生意。由于缺乏经商之道,而又心地善良的她,在生意场一次次被耍弄。她的生意失败了。 有服装裁剪技术的李劲松,准备“收兵回师”,做批量服装加工。于是,她雇了一些工人,购进了一批较新进的机器设备,自己则骑着小摩托车到处跑订单。令李始料未及的是,对于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并身患残疾的她来说,要拿到一份订单,难于上青天,多数韩企的客户根本连说话的机会都不给她。而对稍微能搭上话的私企客户,她有意邀请客户吃饭,拉近点儿距离,可她得到的答复一般是:“腿不好,不用请吃饭,等有活就找你。先回去吧!”。就这样,她始终没能有机会与客户进一步沟通,40多天下来,李劲松没等到一份订单。为了不让工人失望,李劲松不仅每天照付工人工资,还给技术好的工人增加工资。李劲松生平第一次感到了自卑,学生时代的强项此时却变成了她的弱项,她交不到一个朋友,她渴望能有个人给她指点一下。可是,李劲松没能如愿。 不服输的李劲松还是颇有毅力的,她看准了一个大客户,就天天跑去等,练就了一幅“厚脸皮”。终于有一次,她抓住了机会。在那个公司里,一个韩国客商将一份催得很急的订单交到一个业务人员手中,巧的是:一个听不懂汉语,一个听不懂韩语,两个人比划了半天也没能沟通明白。当时在场的李劲松,走上前去将汉语翻译成英文与对方进行交流,总算解了围。事后,那位业务人员稍微改变了态度,李劲松也因而拿到了那个订单。而此后,受全球气候变暖、冬季服装销量少、订单少的影响,以及同行业间的恶性竞争,服装加工成为一种低附加值的劳动,利润微薄。李劲松的工厂缺少流动资金,又陷入艰难的尴尬境地。 生意场上的一次次失败,10多万元的投资没见成效,李劲松的丈夫难堪重负,开始酗酒。从1999年开始,他每年5、6月份就回老家,等冬天时再回来,帮李劲松买煤、烧炉子;天暖和时,他又走了。如此多年,终于在2004年,李劲松的丈夫走后再也没回来。李劲松叹息道:“夫妻一场,我们谁也没能改变谁。” 困难之时仍济困 丈夫走后,李劲松一个人带着正在读初中的女儿,除了一大堆债务,一无所有,连每月的房租、水电费也不能及时交上。李劲松也想过逃避、想过一死了之,可当她想到自己的父母和女儿时,又重新振作起来。对服装行业情有独钟的李劲松,痛定思痛,感觉自己更适合做老师,做服装艺术的老师。她先做了市场调查,发现目前的相关教材知识陈旧,需要更新,而且学生理论和实际脱节。针对这些,她都有相应的弥补措施。李劲松明白“打铁先要自身硬”,便买回韩国的新款衣服,拆开来研究。有时为了一个袖子的造型,她要琢磨一天。2004年,李劲松的服装加工艺术学校成立了,她引进韩国、日本等先进的服装技术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是,“好酒也怕巷子深”,由于学校的名气小,生源少,慢慢又陷入入不敷出的境地。 (责任编辑:admin) |
| Tags: 在这里发现爱 我爱李泰利百度影音 泷泽萝拉第2部qvod 韩城黑客百度影音 吴亚馨 康熙来了 王亭亭被谁带走了 暮色破晓上 犯罪心理第七季百度影音 泷泽萝拉初体验 太坏了百度影音 绝对计划百度影音 闭嘴家族百度影音 特种部队1高清 娱乐圈之姐妹下载 王贵与安娜百度影音 普法栏目剧余震3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