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报网讯 (通讯员 刘伟 记者 丁辉宇 马立 周爱明)前段时间,央视《新闻联播》推出了“天下英才·圆梦中国”系列专题,连续报道了海归人才在江宁的创业故事。80后王枫秋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工程系,3年前扎根江宁创业,在当地多重支持下很快就研发出了可用于精密手术医疗、传感探测等领域的创新产品。 在江宁区,像王枫秋这样的海归人才有2400余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人才85人,省“双创计划”人才56人,南京“321计划”人才236人,来自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院校的海外人才占总人数的22%,高层次人才集聚度居全省区县前列。江宁靠什么吸引海归人才?又如何成为海归人才创业乐土?近日,记者走近多名海归创业人才,听他们讲述为何选择南京、情定江宁。 不仅帮助快速建厂,还助海归获得大额订单 7月1日,贯穿长江南北的地铁10号线全线运行。10号线通车,也有江宁海归创业家苏延奇的功劳。 1998年,盐城小伙苏延奇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随后到美国留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和太太双双在美国定居。原本可以在国外过得轻松惬意,但为了照顾身在国内的父母,加上看中了国内刚刚起步的盾构机应用市场,苏延奇2011年毅然决定回国创业。 创业首站选在昆山,但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平台,在获得苏豪集团注资后,苏延奇当年又决定将研发生产基地整体迁往江宁滨江开发区。“选择江宁,是因为这里环境更优越,创业氛围更浓厚。”苏延奇说。落户注册企业后,他成功入选了南京首批“321引进计划”。 企业的快速发展证明了苏延奇的选择是明智的。在江宁区相关职能部门和园区帮助下,占地120亩的厂房仅用时9个月就全部建成。2013年1月,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一台盾构机顺利下线,当年获省“高新技术产品”、“优秀新产品金奖”。由于盾构机全部为订单式生产,为了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在市区两级共同推动下,仅2013年就帮助该公司获得南京地铁和宁天城际建设项目订单,销售额达1.8亿元。 记者获悉,江宁区正在积极实施人才企业创新产品首购首用计划,通过政府采购、设立示范项目、建立与规模企业上下游合作等方式,帮助人才企业拿到“第一笔订单”。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企业后续发展问题,更将服务链延伸至市场培育环节,切实减轻了海归创业人才开拓市场的压力。 除了首购海归人才企业创新产品外,江宁还积极尝试购买技术创新服务,实现政府公共服务与企业创新水平双提升。上半年,海归人才吴薇博士与江宁公共交通集团合作成立了“智慧交通千人计划”工作室,针对公交运营难点问题展开联合攻关,其定制研发出的智能互动平台正在江宁主干线路上调试,将保障青奥会期间公交运行。 不仅提供免费实验室,还做海归的天使投资人 南京海融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海2012年从新加坡一家企业辞职,随后决定和几名老同事一起创业。 在比较国内众多创业地后,叶海团队最后选中江宁紫金(方山)科创特别社区。“这里创业环境非常好,入驻后园区第一时间给了我们700多平方米的标准实验室,还配有专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真正实现了拎包创业。” 初创企业,资金往往紧缺。海融医药曾因研发投入大、资金周转困难,项目险遭搁置,江宁科创投集团获悉这一情况后,及时向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出资100万元占股5%。在叶海看来,100万元占股5%,意味着科创投集团对海融的估值达到2000万元,“这对于初创企业来说,相当‘给面子’了。” 拿到百万元股权投资,叶海团队创业之路顺风顺水。前段时间,他们成功研发出一个治疗胃肠道溃疡的创新药,光卖技术的话,就能拿到4000万元。 江宁区委组织部有关人士介绍,为了解决海归创业人才融资难题,江宁除成立科创投集团、科技金融中心等服务平台外,还专设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向人才初创企业,仅去年一年引导社会资本直接投向人才项目超3亿元。 不仅有高科技产业平台,还以再扶持促海归本土化 “吸引海归创业人才,比资金、比优惠政策的传统招引模式已经过时。”江宁区有关负责人说,从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海归人才的需求看,产业依托、持续扶持、创业环境比单纯的政策优惠等更加重要。 记者获悉,近年来,江宁区围绕智能电网、软件及未来网络、生命科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标准建设了紫金“三区一园”、全省首家“千人计划”专家创业大厦等一批科创载体,成为吸引集聚海归人才的主阵地。近两年江宁引进的“321计划”人才中具有海外学习和工作背景的占到七成,来自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院校的海归人才占总人数的将近30%。 人才引来后,如何让海外人才释放出最大的效应?江宁的做法是建立持续扶持体系,让海归人才更加“接地气、服水土”。为此,该区实施了“百名千万英才”特支计划和“创聚工程”,建立人才项目动态监测评估体系,集中力量、集成资源对海归创业领军人才企业进行再跟踪、再扶持、再激励,助推海归创业企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 几年前,海归人才陈天蛋博士从硅谷回国创业,在政府有效扶持下,企业从创业之初的百万注册资金,到去年销售额超2000万元。“江宁在我们创业过程中给予的持续跟踪扶持,这在国外是难以想象的。”陈天蛋感叹道。 一批海归人才在江宁培育成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成就了一段段佳话,比如夫妻“千人”赵子健博士、李方红博士;“千人团队”三剑客——谢东博士、陆荣健博士、王昌进博士,“千人夫妻”、“千人团队”在全国4180名“千人专家”中也不多见。 统计显示,江宁拥有“留”字号企业超230家,通过再扶持体系,多数企业茁壮成长,其中已有1/3实现产业化,有十多位海归创业层次和规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比如,江宁正在打造的未来优势产业——生命科学,已集聚了五十多个海归创业项目,拥有世界唯一的艾滋病原创药、中国唯一的异种器官移植中心等一批尖端研发成果,海归人才携国际前沿技术带领江宁生命科学产业与世界顶尖企业同场竞技。海归创业经济正成为江宁自主创新与产业提升的新引擎。 (责任编辑:admin) |
Tags: 被窝电视剧 最强喜事2011粤语 国门英雄百度影音 狄仁杰第二部快播 火狐电影院 跳出去百度影音 特殊身份电影百度影音 人山人海百度影音 易看电影网 青春期3完整版优酷 神气影院 桃姐粤语版 黄秋生的伊波拉病毒 神气影院 桃姐粤语百度影音 风和日丽百度影音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