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环境、企业家精神及创业结果来自公开数据。对于部分地区或部分指标尚未公布2020年数据的情况,我们根据2015-2019年数据趋势外推。在数据处理上,为消除原始数据的量纲差异,对原始数据采取“最大值-最小值”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对于单调递增指标线性转换为0-100,对于单调递减指标逆向线性转换为0-100。在权重处理上,采用层次分析法自上而下设置各级指标权重。 需要特别指出的一些权重设置: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城镇就业人员设定的权重为12.5%,因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能够代替企业完成专业化的市场调查、品牌设计等工作,为企业提供了专注研发制造的基础,劳动力是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一指标用于衡量城市的租赁和商务服务的发展水平,反映企业是否能够集中精力完成创新研发这一核心任务,是创业市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存贷款余额占GDP比重设定权重是15%,由于初创企业成立之初难获得融资市场的支持,银行信贷是企业创立时融资的主渠道,因此存贷款余额是衡量创业环境特别是市场环境中金融支持力度的重要指标。此外,资金的筹措决定着创业企业能否成立并初步发展,所以存贷款余额占GDP比重这一指标在衡量某一城市的创新创业发展时起到很大的作用。3)每万人R&D人员数(7.5%)作为衡量创新精神的指标,该指标得分越高,说明该城市及其创业企业的技术投入越高,则对提高生产率的作用越大,即越具备创新精神。4)人均技术合同交易额这一指标设定权重为17.5%,因为它能很好地衡量地区技术市场发展情况,即衡量科技创新及其技术成果创造财富价值的情况,是衡量“创业结果”情况的重要指标。 (二)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指数 以2015为基期,2015-2020年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指数由100升至167.5,其中,创业环境指数由100升至146.2,企业家精神指数由100升至146.0,创业结果指数由100升至279.7。以2015年数据作为基准100,2016-2020年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指数分别为109.9、121.5、136.9、153.6、167.5,呈上升趋势。其中,创业环境指数分别为108.4、118.1、128.3、139.6、146.2,企业家精神指数分别为111.9、123.6、135.4、145.3、146,创业环境和企业家精神指数稳步提升,主要源于政府支持政策、教育科技投入、居民收入稳步上升和市场环境的优化;创业结果指数分别为115.2、134.6、176.5、222.2、279.7,2020年创业结果指数较2019年大幅上升,主要源于2020年创业板和技术市场的良好表现。2020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2020年8月,创业板注册制后首批企业挂牌上市,有助于资本市场充分发挥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助力作用,极大的利好创新、创业公司的发展。这使得企业尤其是处于初创期的中小型新经济企业得以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获取融资,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并扩大企业影响力,提高中小型新经济企业的存活率。市场化的筛选也督促企业积极创新提高竞争力,有助于提高行业乃至全社会的全要素生产率。 五、中国城市青年创业发展排名 (一)中国城市青年创业发展指数构建 城市层面青年创业发展指数框架与全国一致,但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对2个三级指标进行了调整。1)部分地区未公布总体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且常住人口和城镇化率数据缺失,无法根据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推算,用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替代。2)每百万人新增创业板上市企业数换为每百万人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因为科创板于2019年开市,该指标更能衡量当地科创企业的质量。其余指标不变。 (二)中国城市青年创业发展排名 我们选取199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各城市的创业发展指数对城市进行排名,评选出50座青年创业友好型城市。我们从全国337座地级市中选取出199座城市,被剔除的城市均缺失5个以上指标数据,其中大多缺失新注册企业数和技术合同成交额指标。其中,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有76、62、46、15座城市进入考察范围。 从整体看,北京、上海、广州在2020年创业友好型城市中名列三甲,一线城市、发达省会城市及东部发达地级市的创业发展指数排名明显居前。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西安、珠海、南京、厦门、成都位列青年创业友好型城市前十名;其中,一线城市全部入围,其余城市多数为东部发达城市。前十名城市中,上海、杭州、南京位于长三角城市群,广州、深圳、珠海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除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外,前50名其余地级市大多分布在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其中长三角城市群13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6个。分地区看,前50名城市中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为30、6、9、5个,除直辖市、省会城市外基本上集中在东部地区。排名前10的城市中,深圳在财政科技支出占比、每万人商标注册量、每百万人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等7个指标中均位列前5;成都人均技术合同成交额排名第8、每万人独角兽企业数排名第10,这两项表现突出,跻身前10。排名前30的城市中,贵阳存贷款余额占GDP比重排名第6、每万人大学生数排名全国第9,这两项表现突出,跻身第12位;太原每万人大学生数排名全国第1、存贷款余额占GDP比重排名第4,凭借良好的金融环境和雄厚的人才实力,排名居中部城市之首;兰州得益于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占GDP比重,位列全国第一,跻身第14位;哈尔滨成为东北部地区排名最高的城市,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城镇就业人员指标的排名为全国第2;海口存贷款余额占GDP比重、每万人大学生数和每万人新注册企业数指标排名均在前20,因此跻身第21位。 从创业环境看,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和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副省级城市排名靠前。创业环境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依次为广州、北京、哈尔滨、上海、贵阳、兰州、太原、西宁、杭州、南京。创业环境排名前50位的城市集中分布于各大城市群,其中长三角城市群着力于科技创新、产业协调、区域一体化和全面开放的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和智慧经济赋能新产业发展,加快科技创新融合;积极推进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构筑支撑创新创业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起到高水平科技创新创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前50位城市长三角城市群分布最多,达11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4个,京津冀城市群3个。分地区看,前50名城市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地区分别为26、6、11、7个,除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外,基本分布于东部地区。具体来看,广州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架构,建立起高质量、高效率发展创新创业环境。广州创业环境突出,据广州统计局数据,2020年广州财政科技支出和地区教育公开支出占比分别高达8.5%、18.3%,政策环境突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052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城镇就业人员达10.31%,远超其他东部城市,市场环境优势明显。深圳地区教育公开支出占比位列100名后,是导致其未能进入前10的重要原因;郑州每万人大学生数高居全国第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城镇就业人员等多项指标均进入全国前30,是中部地区创业市场环境支持力度最大的城市;哈尔滨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城镇就业人员指标高达8.91%,仅次于广州,这是其排名第三的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
Tags: 罗建斌 世界人口排名前十名 山东历史名人 好看的动画片排行榜 淘宝销量 漂亮的女优 韩国性感mv 麦片品牌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