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家精神看,厦门、杭州、北京位列前三位,排名靠前的城市同样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企业家精神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依次为厦门、杭州、北京、深圳、宁波、珠海、西安、东莞、中山、上海,除位于中部城市群的西安外均属于东部发达城市。企业家精神排名前50位的城市集中分布于各大城市群,其中长三角城市群分布最多达13个,珠三角城市群6个,京津冀城市群3个。分地区看,前50名城市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地区分别为30、4、10、6个,除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外,基本集中分布于东部地区。其中,厦门得益于改革开放,深化改革坚持创新,同时重视拓宽人才政策,打造创业城市。早在1984年,厦门就在全国率先设立“人才交流咨询服务公司”,诞生了全国首个劳动力市场、人才资源市场。借助经济特区的政策红利和本土优秀的地理环境,逐步发展为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旅游和创新创业城市。厦门企业家精神突出,每万人R&D从业人员达到164人,居全国第三位;每万人注册商标数量达到146个,居全国第四位;每万人私营企业和个体人员就业数量为5900人/万人,居全国第二名;每万人新增市场企业数为658家,居全国第五。企业家精神指标内的各项统计项,厦门均居于前列。西安在企业家精神上表现同样亮眼,为企业家精神前十城市中唯一西部城市,其主要原因在于其每万人新增市场企业数为865家,仅次于杭州位于全国第二。 从创业结果看,创业活动活跃地区集中在核心城市内,长三角地区区位优势明显,中部城市异军突起。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南京、渭南、广州、杭州、苏州、武汉位列创业活动指数榜单前10名。排名靠前的城市基本上由一二线大城市及发达都市圈内的三线城市构成,这表明创业活动活跃的地区高度集中在核心大城市及发达都市圈内。结合CB Insights、Pitch Book、桔子IT等数据和榜单梳理,以包括成立时间超过10年的广义独角兽数量计算,2020年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独角兽数量分别为28、17、7、5家,合计57家,全国占比81%;从估值看,四城独角兽企业估值分别为1850、217、214、193亿美元,合计2474亿美元,全国占比达93%。这表明上述4城已经成为中国高质量、高增长创业企业的摇篮。尽管其他城市重视培育初创企业,出台税收减免、平台资源嫁接、人才和业务对接等政策,但在融资、人才等方面依然劣势明显,4城以外城市拥有新生独角兽企业的包括东莞、成都、重庆、合肥、广州、青岛、武汉、贵阳、无锡、南京、天津,除成都有两家外,数量均为1家。据投中数据,从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案例数来看,2020年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分别有867、658、414、254例,占全国比例分别为22.9%、17.4%、10.9%、6.7%,合计占全国近2/3。同时,本年度创新创业结果受疫情影响较大,对比2019年,投资案例数由4330起下降至3774起,北上深杭分别下降341、153、35、99起,每万人新增科创版上市企业数量和新增独角兽企业数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六、启示 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来。青年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面对疫情冲击,保就业压力突出,为进一步支持青年创业发展进而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我们建议: 第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协同机制,统筹创新创业政策。发达国家大多设有专业机构负责大学生创业政策的统筹实施,如美国的中小企业发展中心、英国的科学创业中心、日本的创业研究中心等。相较而言,我国的创业组织体系仍不完善,协同机制有待提高,国务院多次强调需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普惠性政策措施,加强统筹协调,构建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以创业带动就业、创新促进发展。创业政策落地与协同机制构建需要发挥专业机构统筹协调作用,带动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启示:一是完善创业政策执行各相关单位职能的梳理和重构,建立一站式创业政策服务平台,提供手续办理、法律咨询等全方位服务;二是加强协调机构或小组的人才队伍建设,选拔具有相关经验的政府工作人员担任机构成员,组建专家资源库,邀请有创业教育经验的高校教职工及有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担任组员,加强专业培训,提高协调能力;三是将创业教育前移,将“创业理念、企业家精神和社会责任”植入中小学学段教育,构建大中小相互衔接的创业教育体系。 第二,拓宽初创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渠道,解决初创企业招工难问题。问卷结果显示,创业者对于“当地获得人才资源的条件很便利”中“非常符合+符合”评价的占比仅51.5%,满意度较低,招工难问题在初创企业中普遍存在。从企业层面看,初创企业在就业市场上处于竞争劣势,且部分高新科技类企业对相关领域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导致招工数量、质量均与企业需求不匹配;从高校层面看,学校和毕业生面临就业信息差,难以实现人尽其才、专业对口,人才培养效率受损。启示:一是拓宽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渠道,建立健全校企对话机制,鼓励校企协商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缩小就业摩擦,提升人才岗位匹配效率;二是鼓励企业向学校进行资金和技术渗透,设立实验室、研究所,储备科技创新人才,灵活变通人才输送模式,运用高校科研技术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admin) |
Tags: 罗建斌 世界人口排名前十名 山东历史名人 好看的动画片排行榜 淘宝销量 漂亮的女优 韩国性感mv 麦片品牌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