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晖:可以理解这是一个开放性的、立体式的朋友圈。朋友圈的背后是人,人的背后是资源。围绕人才这一核心,我们通过高峰论坛、跨国路演、国际展示等各种活动,与各路才俊,与国内外顶尖人才、海归精英、“新四军”主力、金融先锋交朋友,以人带人,最终形成人才朋友圈。 这个朋友圈是与湘湖的发展愿景高度契合的。当朋友圈发展到一定程度,朋友圈内部会形成很多的“化学反应”,会有越来越多的合作产生;整体会产生一种裂变效应,会很精准地聚拢越来越多我们想要认识的朋友。甚至朋友圈壮大到一定程度,它还会推着你前进、推着你发展。
谈人文:“把最美好的风景留给最美好的未来,留给人才,这是湘湖的态度。” 图为“湖、城、人、产”共生共融。新华网发 马晓才摄
问: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如何发挥湘湖的天然优势,如何挖掘湘湖的人文底蕴? 俞晖: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湘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跨湖桥文化,出土了8000年前的独木舟,那是世界史前文明发现的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还有越文化,留下了勾践、范蠡、西施等众多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留下了卧薪尝胆、馈鱼退敌等体现我们民族精神的成语故事;还有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就出生在湘湖之畔……这些文化体现的是湘湖的厚重和深度。 另外一个方面,湘湖也要创造新的文化,要引入新时代的文化艺术,让湘湖成为艺术家的栖息地,形成湘湖自己的文化气质。美术馆、艺术馆在湘湖应该是标配、是地标。我希望能在湘湖边建一个城市书房,它会是一个很多人来打卡、很美的阅读空间,向公众免费开放,年轻人到这里自习,把在湘湖边看书当作一种享受。我们还在设计景区跑道方案,设置打卡点、补给站,让在湘湖跑步的人感到特别舒适自在,让跑步本身也成为一种文化。 接下来,湘湖将整合优势资源,挖掘湘湖最有特色的资源、最鲜活的元素,建设精品景点、优化旅游线路、打造研学基地、开发文创产品,讲好湘湖故事。相信通过两三年的布局,湘湖的人文气息会越来越浓。 图为湘湖晨曦。新华网发 华飞红摄 问:请介绍一下院士岛的文化底蕴? 俞晖:湘湖有两个较大的岛,一个是压乌山岛,世界旅游联盟总部暨世界旅游博物馆项目已经开建了,建成后,整个压乌山岛将是一座生态景观公园。另一个是定山岛,现在也称它为“院士岛”。定山岛曾是湘湖师范旧址所在地,该校由陶行知在1928年指导创办,多年来一直是萧山的“最高学府”。 院士岛改造工程已经完成,作为一场全新的人才引流实验,院士岛承载着重要的使命。每位院士入驻院士岛以后,将带领一批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和博士团队来萧创新研发,形成多项具有产业化潜力的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成果。同时,院士岛还将依托湘湖科创园、湘湖未来智造小镇等平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打造集研发、投融资、孵化、加速、中试、检测及生产于一体的产业生态闭环。 问:要让人才把家安下来,湘湖需要如何做? 俞晖:要让人才在这里安家,就要以人为本去思考问题,思考人才需要什么,湘湖能提供什么? 我们的城市能级还要不断提升,例如,在湘湖,不少人才来自海外,习惯了国外的生活方式,所以国际学校必须要跟上,配套的商业也要符合高品质的生活要求。有好的产业,再提前配置好符合人才需求的生活环境,一定能让他们把家安下来,把心定下来,这样才能真正把人留下来。 问:最后请你谈谈,对湘湖的未来,你有怎样的期待? 俞晖:就像之前说的,希望湘湖实现“三生融合”,“湖、城、人、产”共生共融。我希望未来看到这样的场景:早上,人们在湖边迎着阳光跑步、骑行,稍晚一些,湖边很有品位的咖啡店、餐厅里,有很多年轻人拿着笔记本电脑,坐在风景里进行头脑风暴,也有一些投资机构在探讨、研究项目。 这个湘湖不是人山人海的,它更多是产生未来的地方,更多地洋溢着科技感和国际化,年轻人喜欢来这里,人才喜欢来这里,创新的要素喜欢来这里。新兴产业在湘湖发展,湘湖又促成新的产业诞生。 最后还是那句话,有一种幸福叫创业和生活在湘湖。这是我们始终努力的方向。(马晓才 李洁)
|
Tags: 玩伴猫耳娘 好日子 crush on you 安迪黄 关于春天的词语 秀米编辑器 see you aga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