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教育部科技司发布的《2017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显示学校人均科研经费9.17万,排名全国高职院校第十,浙江省高职院校第一。《现代农业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获2015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大学生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研究》获2013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在《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课题11项,市厅级30余项,出版13部专著(教材)。 三、建立创业培训体系,助力农业产业升级 自2004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6年聚焦农业农村问题,18年更是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不断释放政策福利促进乡村振兴。另外,市场消费的升级和农业技术的提升也使得人们对于农业产业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是农业产业升级的关键,学校紧扣温州农业产业升级发展,2018年,学校与文成县人民政府联合成立文成现代农业与康养产业研究院,政府每年给予500万专项经费,共同推进文成农业产业转型发展。学校积极创新服务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提出并实践创业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培育创业型新型职业农民。学校构建了“课程超市、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三结合的创业素质培养体系,其中,开发了涵盖390多个项目的课程超市;建立了“温农云”移动学习云平台;组织赴德国、荷兰等国农业基地现场学习。学校构建了“平台、技术、服务”三结合的创业跟踪服务体系,其中,牵头成立温州市农业创业联合会等平台;建立涉及14个专业方向的首席专家库(15位教授)和校内外师资库(200多人)技术服务专家库,以派遣形式,一对一跟踪解决生产技术、企业提升、品牌建设等难题;为学员提供展销、策划、宣传等系列针对性的服务。 ——建立教育培训互融机制。学校建立农类专业大学生教育与创业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互融互通机制,实现农民培训与学历教育互通、学生与学员平台共享、学生与学员项目共创。在校期间,学生可以参加农业创业培训,也可以利用学员基地自主创业或与社会学员共同创业;毕业后,学生变为校友学员,继续学习;真正构建了从培养到孵化、从校内到校外、从在校学习到毕业跟踪帮扶的“全过程”培育机制,实现了学生从“无业”到“创业”、从“有业”到“强业”、从“职业农民”到“农业企业家”,服务农业发展。 ——近6年,培养创业型职业农民5.5万人次,农村青年农业科技创业致富精英300余人。帮助学生、学员创建市级以上农业品牌105个、涉农企业930多家(新三板上市1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扶持260多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全面升级;如学员周巨俊带领全村100多户农民发展蓝莓产业,真正实现培育一人致富一方。学校2017年入选农业部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连续2年荣获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院校;研究成果《创业型职业农民“全程化”培育的创新与实践》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作者系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研究员)
|
| Tags: 改过迁善 感冒通 打一成语 感人肺腑的意思 敢怒敢言的意思 敢作敢为 高瞻远瞩的反义词 歌名五个字 歌舞升平的意思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