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青年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通过资金扶持、平台搭建、服务优化等多维度“加码”,在全国范围内点燃了青年群体的创新创业新热潮,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的青春动能。 政策供给精准发力,构建全方位支持体系。各地政策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资金补贴,而是致力于打造覆盖创业全周期的支持链条。北京市发布的“青创十条”,直指青年创业中的痛点难点,在市场准入、融资信贷、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天津市人社局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天津市关于健全创业支持体系提升创业质量的若干举措》,则强调了提升创业质量的重要性,推动创业从“数量”向“质量”转变。更早之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三部门联合推动个人创业“高效办成一件事”,从国家层面简化流程、提升服务效率,为青年创业扫清障碍。 “真金白银”持续注入,降低青年创业门槛。资金是青年创业起步的关键一环。多地拿出实实在在的补贴和贷款,为青年创客“雪中送炭”。湖南省财政等13部门联合送上“创业大礼包”,明确了对大学生创业的多项资金支持措施。重庆市启动的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规定最高可获3万元立项资金。此外,“个人创业最高可获15万元免息贷款”等政策在多地推行,有效缓解了创业初期的资金压力。这些措施降低了创业的试错成本,激发了青年的创业勇气。 平台载体与赛事活动并重,营造浓厚双创氛围。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孵化平台,为青年提供了展示才华、对接资源的舞台。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第二届青年绿色科技创新大赛、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等高水平赛事相继举办,涌现出一大批展现“硬核新科技”的优秀项目和团队。同时,各地注重平台建设,浙江杭州的创业者大会提供免费“创业陪跑”名额,重庆着力壮大人才创新创业“陪跑人”队伍,北京则通过孵化器“裂变燎原”计划重塑创新创业生态。这些平台和活动不仅挖掘了创新潜力,也促进了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人才服务与机制创新,释放科研人员活力。政策支持的对象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台意见,支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旨在打破体制机制壁垒,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湖北宜昌通过科技金融“三个零”等服务模式,精准助推人才创新创业。这些举措有利于盘活现有人才资源,促进知识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从湖南郴州的“筑巢引凤”点亮青年创业梦想,到湖南邵阳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热土,再到浙江持续助力青年就业创业,区域间的政策实践各具特色又相互呼应。这一轮政策“加码”凸显了系统性、精准性和实效性,不仅着眼于解决眼前困难,更立足于长远发展,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完善支持体系。 可以预见,随着这些政策的逐步落实和发酵,越来越多的青年创客将在更优越的环境中勇敢追梦,他们的创新活力与创业热情将持续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写下浓墨重彩的青春篇章。 (责任编辑:admin) |
| Tags:大学生创业 |
- 上一篇:长沙雨花区“雨露计划”助力青年创业
- 下一篇:没有了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