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1
Banner2
栏目分类
热门大学生创业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大学生创业 > INTRODUCE

激活农业创新创业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2019-04-01 12:03 作者:中国合伙人创业网 来源:互联网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改过迁善 感冒通 打一成语 感人肺腑的意思 敢怒敢言的意思 敢作敢为 高瞻远瞩的反义词 歌名五个字 歌舞升平的意思

  激活农业创新创业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涉农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探索

  骆秋琴

  编者按: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又称“职教二十条”),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的重要地位。同时,高职扩招100万首次被写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职业教育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每年的新增劳动力中,职业院校毕业生占到70%。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大部分毕业生存在技能缺失,无法满足工作岗位的人才需求。从目前情况来看,发展职业教育仍然需要破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难题。成熟的职业教育,要培养适合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同时服务于经济的发展。本文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发展改革的建设任务,从农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科研成果产业化和构建农业创业培训体系方面探讨推进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的策略,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在农业科学研究院基础上创办的高职院校,同时保留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建制,实现了农业、科研、教育一体化。办学以来,紧紧围绕解决“三农”问题,以培养有情怀、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时代农业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农业“立地式”科学研究,助推农业产业升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一、构筑“训研创”教育链,培育农业创新创业人才

  学校立足农业科研基础,积极探索培育具备专业技能的创新创业人才,切实服务乡村振兴。学校充分发挥“农科教”一体化办学优势,以农业科研创新驱动创业。以创业教育引领专业教育改革、以创业培训培育创业型新型职业农民,构筑以学生农业创业教育线为核心,农民创业培训孵化线和师生技术成果转化线为侧翼的“训研创”一体的农业创新创业教育链(见图1),着力培养面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新时代农业创新创业人才。

激活农业创新创业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图1 “训研创”教育链

  学校现有农类专业13个,农类专业年招生数、农类专业在校生数位居浙江省高职第一,办学规模列全国农类高职前十。学校以创业教育引领专业教育改革为抓手,以情感引导—知识建构—项目引领—实践体悟为轴心,在农类专业中实行“平台教学、专业分流、岗位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对非农类专业进行涉农方向改造,形成了种业、智慧农业、宠物、园林技术、食品、农经商贸等6大专业群(见图2),实施“技术技能岗、专业营销岗、创新创业岗、学历提升岗”分类培养。

激活农业创新创业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图2 专业群

  学校具有鲜明“农”字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形成研究成果《“三创型”农经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创业型职业农民“全程化”培育的创新与实践》分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点、线、面三维育人:现代农业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在97.5%以上,据浙江省跟踪调查数据显示,学校2013至2015届毕业生三年后平均自主创业率达11.33%(浙江省6.54%),2013至2017届毕业生一年后平均自主创业率达6.89%(浙江省4.65%),均名列全省高校前茅。学校积极组组学生参与省内外创新创业大赛,学生曾获全国高校“创意·创新·创业”挑战赛一等奖等创新创业奖项百余次,涌现出了如年营业额超2亿的朱琦赢,超千万的李前华、来方朕等230名学生创业典型。

  二、创新研创融合机制,助推师生创新创业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两次重要讲话中都对科技创新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做出“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的重要指示。科技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需要我们将科技成果与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紧密结合生成更多的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满足市场的发展需要的参评和服务,从而推动行业经济的发展。学校积极落实《关于大力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意见》,为激发教师与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着力从平台、模式、制度等层面改革创新。

  首先,强化研创融合、全链条式的平台搭建。学校建立“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式的研创平台。苗圃阶段,建立了16个实体研究所和41个导师创新创业工作室;孵化器阶段,建立了温州市大学生现代农业创业园、宠牧众创空间等12个小型专业孵化器;加速器阶段,建立了温州田园星创天地(国家级众创空间)、浙江小企业创业基地(唯一落户在高校)等综合型创业平台;产业园阶段,建立了温州市种子种苗科技园即国家级农业科技园,投入1.2亿元建设,核心区域面积1030亩,辐射区块基地面积5500亩,既是师生农业科学研究基地,也是师生农业创业基地。研创平台面向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开放,每年服务大学生、农创客、新型职业农民和青年农场主创业等5000人次以上,年孵化涉农企业50家以上。

  其次,强化研创融合、以师生为中心的模式创新。一是“导师+项目+团队”模式。学校2009年出台《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导师+项目+团队”教育模式实施办法》,开始“导师+项目+团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实践工作,共立项了500余项,辐射学生5000多名,如园艺专业学生毛洁莹将导师的“野生金线莲驯化栽培”新技术转化为创业项目。二是“项目对接会”模式。自2016年开始各二级学院均开展依托所、专业的创新创业项目对接会,每年导师出项目,学生选项目,共建创新创业团队,年均100余个项目对接,辐射学生2000多人。三是师创生随模式。教师建立导师创新创业工作室,如一米花园工作室等,导师依托科研成果开展创业实践,学生跟随导师学习,辐射300余人。

  第三,强化研创融合、以激励为中心的制度改革。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出台《关于鼓励师生在温州市大学科技园创业的规定》([2012]27号),明确提出学院积极鼓励在职教学、科研人员和在院学生进行创业,并给予政策、经费等方面的支持;2017年出台《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2017]67号)为学校教师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政策性的指导。鼓励各部门和广大教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创造条件扶持毕业生和在读学生创新创业及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一是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学校允许科研人员离岗创业,鼓励学校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可以带项目、带成果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或创办企业;学校科技人员科研成果转让按照70%奖励给完成人及其团队。二是允许技术作价入股。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教师可以技术作价入股,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入股上限为70%,技术含量低的项目,入股上限为30%。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成效明显的,对教师入驻学校的企业,采取租金减免优惠政策。三是建立师生共创机制。学生出人力、资金,负责运营等,教师(科技人员)负责核心技术开发,按股份制形式共同开展创业。如小蜗生态农庄项目、食尚农耕项目等。

(责任编辑:admin)
Tags: 改过迁善 感冒通 打一成语 感人肺腑的意思 敢怒敢言的意思 敢作敢为 高瞻远瞩的反义词 歌名五个字 歌舞升平的意思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此处放横条广告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点击我更换图片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推荐使用第三方专业下载工具下载本站软件,使用 WinRAR v3.1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软件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下载本站资源,如果服务器暂不能下载请过一段时间重试!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请到本站论坛去咨寻,我们将在那里提供更多 、更好的资源!
      ☉本站提供的一些商业软件是供学习研究之用,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