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之在书中提到,他从初中开始就对无线电产生兴趣,并开始自己摸索。看到这一段叙述,我想起了那时我们在课余时间都忙着打球、看小说,他却专注在两件事情上:第一,钻研无线电;第二,练习英语口语。 在我的记忆中,还有一件事情印象十分深刻。那是在服兵役受训期间。某天,部队对我们进行了一项高难度的体能训练。水池上面有一条横杠,每位新兵都要背负重物,用双手攀过这条横杠,如果其臂力不济,失手跌下,那就是一个落汤鸡的下场。我记得当时失手的人不少,不过即便失败,班长也不会责难,所以大部分人也就这样应付过去了。但是陈一之在失败之后却没有选择逃避。他不断地尝试,直到成功地从水池的一端攀到另一端。这不单单是一种坚持。首先他的体型较胖,这种训练对他而言本身难度就很大。其次,每一次失手掉入水中,都是在全体官兵面前作现场表演。陈一之不但敢于挑战自己的弱点,还能勇于面对质疑甚至嘲讽的目光,并用行动证明,即便这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他也绝不马虎对待,一定坚持完成,这一点令我非常折服。 我与陈一之是半辈子的知交,从初中在中国台湾的台湾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实验班做同学开始,相识至今,已经超过半个世纪。近日,他打电话给我,告诉我他将出版一部个人传记,名字很响亮——《我在美国硅谷做CEO》,并请我写序。我以惶恐的心情接下这份作业,并在收到本书的第一时间就开始细细阅读。(上传者:guoliang036)从上面描述的几件事,可以刻画出陈一之几个突出的性格特征。第一,他是一个深谋远虑、非常有规划的人。20世纪70年代,赴美留学是许多中国台湾青年学子的理想。但是在念大学之前,大部分人绝对不会想得这么长远。而陈一之在初中时就在用心练习英语口语,想必那时的他已经在为有朝一日赴美学习高新科技做准备了。第二,陈一之从来都是言必信、行必果,他的执行能力非常强。在我的印象中,凡是他想做的事情,一定会做到。第三,他绝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因为他有清晰的人生规划,所以对于与自己目标、个性不符的事情,他会壮士断腕,毫不留恋。那时大部分留学生的目标是取得博士学位,陈一之虽多次有取得博士学位的机会,但是当与他规划的目标冲突时,他会毅然决然地选择舍弃。在关键点上,陈一之做出了和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同样果断而明智的抉择。我认为这些性格特征正是他日后能成大事、做领导的原因所在。 对于青年学子来讲,陈一之树立了一个榜样。在华人世界,升学考试是每位学生,甚至于学生全家的大事。但是通过陈一之的经历,我想读者可以看到,对前途的积极规划、为实现目标的严格律己,比考取名牌大学更为重要。而规划的首要条件是知道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在,也就是说,要有自知之明。陈一之在学业之外,全心投入到对无线电的探索之中。没有老师和家长的压力,他对无线电的兴趣纯属自发。如果一个孩子人生目标单一,除了升学考试,没有发自内心的爱好和兴趣,那么成年后往往会陷入缺乏独立性与创造性的穷途之中。那些听话的孩子长大后也许会成为十分优秀的人才,但是鲜少能成为叱咤风云的开拓者。因为一个人习惯了按照他人的要求、跟随他人的脚步行事,终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遑论独立规划事业和人生。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取舍之道,那么只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当时在台湾晶体管属于管制器材,市面上不容易找到。陈一之常常要跑到卖二手电器的旧货摊上去“寻宝”,一去就是大半天,跑得满头大汗,却往往沾着一身废旧电器的霉味空手而归。 本文来源:?bkid=250139&cid=750521
练习英语口语在当时的环境下也是十分困难的。除了课本,我们基本上没有什么课外的辅导教材,更别说练习口语的器材了,唯一的渠道就是美军的英语电台。当同龄的孩子还在为应付考试而学习时,陈一之却已经沉醉于收听广播、练习英语口语之中,没有任何人要求他这么做,他这么做也不是为了应付任何考试。 读着读着,少年时的情景不禁浮上心头,往事历历在目。我们就读的台湾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十分有名气的中学,能够考进去的都是十分优秀的学生。入校以后,学校再按智力测验的成绩分班,测试成绩较高的学生被分到实验班。由于实验班实行“四二制”,即初中四年高中两年,所以不必参加高中联考(也就是大陆的中考),初中毕业之后可以直升高中。十二三岁的男孩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再加上没有升学压力,自习和课余时间比普通班的学生要多出许多。我记得当时的实验班有很多同学都很调皮,但是陈一之却显得成熟稳重,属于班上的模范生。 (责任编辑:admin) |
Tags: 九阴真经薄猴皮 龙虎豹电子书刊 陷落繁华txt新浪 奔向你简谱 纳比留斯的护符匣 hp5310m拆机 槐花树电视剧 夷陵中学彭春阳 急速梦幻界 雷纳斯·奥特曼 蓝旖琳 qvod 浙江工商教务网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