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吉付华的天宝菌业种植园已经初具规模。榆黄蘑的日产量过百斤,日营业额800元左右。他们还在滁州丰乐菜场和交通等菜场设置了专卖点,一天100斤的销售量不成问题。在他做的顾客回访中,对这新品种榆黄蘑的认可度在98%以上,可以初步确定榆黄蘑适合本市居民的饮食习惯。 吉付华的蘑菇都是按照最绿色环保的方式进行种植,蘑菇全程无土栽培,所用的原材料如玉米芯、稻草、木屑等也都是农作物的下脚料。在日常管理中,他们也要求极其苛刻,就连蘑菇生长过程中所浇的水都必须是地下深处的地下水,沟、塘、河水都是禁止使用的。 吉付华,毕业于芜湖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现在和好朋友陈黄达经营一家天宝菌业种植园,主要种植榆黄蘑。 在销售的过程中,两个年轻人也碰到许多好奇但不敢去尝试的客人,认为有颜色的蘑菇都有毒,可是不为人知的是有些剧毒的蘑菇它却有很朴素的外表。榆黄蘑的黄色菌盖不但没有毒性,反而恰恰是它营养最为丰富的部分。为了让顾客打消顾虑,两兄弟经常是当场就撕下一片蘑菇,放进嘴里吃,用实际行动让他们确信蘑菇的安全。 在选种的同时,吉付华也在为厂址而烦恼。为了一个理想的培育场地,他跑遍了整个滁州市郊。一次去全椒十字镇看一所废弃的小学,下车后,吉付华步行了8公里才走到地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吉付华最后终于在在沙河找到一块合适的地方,跨出去艰难的第一步。 在理论与技术都相对成熟以后,吉付华回到了滁州,开始策划着该怎样开始。 有梦想,终究是想要去实现的
有了场地后,就要开始着手做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了节省资金,所有自己能干的事,吉付华都自己来,又做瓦工又做水电工。白天干活,晚上就骑着三轮车去建筑工地捡拾丢弃的砖头。就这样靠着一块块捡拾来的半截砖头,自己拌的混凝土,吉付华做好了100多平米的水泥地坪。 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完后,吉付华发现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该找个帮手了。可是在尝试到一系列的拒绝之后,吉付华发现,人不是那么好找的。就在他失意的时候,从小在一起长大的兄弟陈黄达站了出来,说愿意回来跟他一起创业。陈黄达是个退伍军人,退伍后在合肥从事一份轻松而待遇又不错的工作。陈黄达毅然辞职跟他回家创业这事,让吉付华心里很感动,“毕竟创业不是100%成功,他能做到辞去那么一份不错的工作,回来跟我一起辛苦的创业实属不易,非常感谢他”。 未来农业必然走向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循环型农业。从开始的小蘑菇园,到未来的生态农业基地;从食用菌的开发,到新型农业的模式的开创,吉付华和陈黄达坚信,他们会在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有困难,总是要想办法去克服的 刚毕业时,吉付华和大学同学一起,开始了第一次的创业。他们在上海开办了一个五金机械加工厂,很不凑巧的是碰到了全球经济危机,一直没有接到订单,工厂也没有办法维持,只能变卖设备,第一次创业就这样以失败而告终。之后他只身回到家乡滁州上班,但创业的想法在心里却一直没有消失过。 工作一段时间后,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吉付华得知自己的一位初中同学开了一个电脑店,并且成立了电脑公司,目前创业已颇有小成。吉付华看在眼里,心里埋藏很久的创业的激情又一次被点燃。虽然第一次的创业失败给这个原本不是很富裕的家庭带来了一定的负担,但是吉付华的父母还是给儿子创业的想法投了赞成票。 可是选择什么项目呢?在漫无目的寻找机会的时候,他的父亲向他提到了食用菌种植。原来早些年的时候,吉付华的父亲就有想做食用菌种植的想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最终还是放弃了。“如果我选择做食用菌的话,也算是继承父亲的梦想吧。” 有收获,一直都会走在路上的
首要问题,便是食用菌品种的选择。翻遍了所有网络资料和书籍,在本地消费者饮食习惯和品种种植技术难易程度两方面的综合考虑下,吉付华最终选择了榆黄蘑这种食用菌。 吉付华构思在达到一定规模后,成立一个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让像他一样的大学生在他这里能得到创业的帮助,可以免费得到技术上的支持,让更多的大学生有创业的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也想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吸收下岗职工就业等方式回报社会。 从那时起,吉付华利用工作之余在网上查阅食用菌种植资料,在书店购买相关书籍,潜心钻研种植技术。两个月后,他发觉光靠理论知识是无法深入了解食用菌种植的,必须要亲自去做,从实践中去学习。于是,吉付华找到了一家专业的食用菌企业,认真学习了两个月的时间。
目前,吉付华和陈黄达商量着增加投入,再扩大种植量。后期也将考虑注册公司,用品牌抢占市场,让蘑菇和更多的农产品贴着“身份证”走向餐桌,让每一个滁州市民都吃到放心的天然食品。 (责任编辑:admin) |
| Tags: 神雕腥传 候鸟兵营丽图 忽悠鬼国语 花嫁君 花开堪折直须折全诗 华普朗风怎么样 华人城论坛防屏蔽 华娱鬼网 滑复栗 画线拔心弦 化作天使来爱你txt 坏蛋怎样炼成的下载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