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共享单车的用户体验被频繁吐槽,然而新的资本和创业团队却在不断涌入。 ofo共享单车主要集中在校园。此前,其品牌公关总监李泽堃也曾坦言,目前仅靠车费来盈利,但对于未来,还是要靠大数据、流量和广告利润等。 浙大紫金港校区内的ofo小黄车 浙大学生何佳文提供 有业内人士估计,这类规模经济的行业不适合多家企业共同发展,随着道路改善和商业模式完善,共享单车极有可能会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形。“从明年初,各家企业将在车辆投放上掀起激烈的军备竞赛,并将很快淘汰一批小体量的企业,期间一些企业融资将会较快完成。除了看谁能更快达到规模优势外,用户体验和覆盖率则是重要的评判指标。” (责任编辑: HN666) 另一方面,目前自行车市场的真正出行需求有多少?一个比较科学的算法是,判断一个城市的单车容纳量能达到多少,用常住人口的数量除以150-200是比较科学的计算方式。按照杭州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常住人口为900多万来计算,比较好的容纳量是6万辆左右。 昨天,记者也采访了一些城市交通研究方面的专家。 吴伟强研究过小红车的布点,大多数集中在主要道路的人行道、商店旁、公交车站点等,已经相当成熟完善,如果共享单车想“突围”,比较好的方法是在小红车布点不到位的区域,或是偏远的非道路区域等。比如ofo单车的“校园”路线,单一的封闭区域,道路空间充分,停放问题也相对较少。 “要知道,杭州小红车后台有800多人的调控人员,才足以做好目前布局,这种后续管理和车辆调度,绝对不是一两家共享单车企业在短时间内可以把握的。”
但问题是,这与绝大多数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冲突。“共享单车瞄准的是刷二维码,只有在人流密集的市区地段,才能获取更多的数据,去进行资本运作。” 原因何在?有业内人士透露,“这些创业企业背后的资本方,除了像滴滴出行之外,还有不少自行车厂商如凯路仕、永安等,共享单车能够为创业者带来攫取人口红利的机会。” 10万辆的单车规模可否实现? “仅仅用每小时0.5元的收益来支撑整个运营成本,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吴伟强表示,移动出行关注的不是移动出行本身,而是以移动出行为平台,收集数据量,通过两个方法来获利,一是线上线下结合,利用平台数据,结合线下商业获利,这就是网络社群盈利模式。“这还不是主要的收益来源,主要的来源是资本化运作,那就是风险投资、金融衍生品,最终目标是上市的溢价和估值。” 未来格局如何? 11月,野兽骑行获得1.5亿元B轮融资,正式发布独立品牌Bluegogo(小蓝单车),在深圳开始运营。 未来如何盈利? 今年4月,摩拜单车在上海正式运营,目前已经覆盖至北京、广州等国内一线城市。而在9月份获得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的ofo更是速度可见一斑,11月就宣布正式进入全国22个城市。
记者从市城管局了解到,严格来说,商业用途的出租自行车摆放在人行道上,和在路上摆摊的无证摊贩是一个性质,都属于占道经营。 那么,目前市区道路是否有充裕空间来容纳这些车辆的停放? 不过,在吴伟强看来,洗牌的可能性并不大,“所谓洗牌,这是参照共享汽车,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形态,汽车行业是高门槛,资本集中化程度高,需要规模效应,但单车门槛和对资金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大。共享出行只是实现资本运作的一个载体,能否切实助力实际出行,还不好说。” 交通专家、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吴伟强透露一个数据,根据今年10月份的最新统计,杭州公共自行车对公共交通运输的分担率达6.54%,“2014年2月时才3.38%,现在增加了一倍,是一个很好的数据,规划的总投入量是20万辆。要跟布局稳扎稳打的小红车抢占有限的公共空间资源,这样合适吗?”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等共享单车利用自己平台搜集到了足够多的数据后,广告营销、跨界合作就可以成为很好的盈利来源。共享单车有天然的移动支付场景,后期发展必将会是移动支付的重要场景之一,成为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 这份人口红利何时爆发?根据吕城江的估计,在杭州至少等得到共享单车市场达10万辆规模,但目前,骑呗自行车在2000辆左右,预计本月底达到1万辆。显然差距不小。得等多久,他坦言,自己心里也没有底。 (责任编辑:admin) |
| Tags: 深圳地铁7号线线路图 回眸网 惠美桑拿 混乱之子吧 混浴门 混在日本娱乐圈 混沌帝星传 活力影院灰姑娘 火刺虫 惑爱酷船王 姬川rina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