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生命在折腾的大叔 与你分享6个创业心得 轨道2号线临江门站D号出口时代广场负二楼,有一家餐馆即将开业。装修现场,身材瘦削的老板肖芸亮虽然电话不断,却异常低调谦和。“他1986年开始创业,近30年来几起几落,曾名利兼收风光无限,也曾几度破产险些自杀……”重庆当年第一批时装模特蒋宁、杨艳等人如此评价他。 今年51岁的肖芸亮接受热报记者采访时说,感觉自己是在用生命折腾,他希望讲出自己的坎坷创业经历,能对年轻人尤其是创业者有些帮助。 1986年 成都科甲巷的最潮老板
1990年在扬子江假日酒店演出的后台,肖芸亮(最右)与模特合影
今年5月30日,当年玛莉时装队部分队员与肖芸亮重聚,在南坪进行义演 1963年,肖芸亮被养父肖光收养,住在成都锦江区东大街。1979年,15岁的他进入成都一军区被服厂成为一名流水线工人,对服装有了兴趣。 1986年,经过1年半的兼职裁缝店学徒生涯,他辞去工作,以500元一个月的租金租下成都春熙路科甲巷一间20多平方米的门面,经营服装。 肖芸亮说,那时流行到二手市场淘日本旧货,他将淘来的西装、衬衫,拆分开来研究,也常翻看一些时装杂志来学习。他还一个月天天穿不同的衣服,把自己当成“活招牌”。因为他制作的衣服是当时那一条街上最潮的,所以生意一直很好,一个月能净赚七八百元,那时一般工人月收入不过百元。 心得:“你要做一行的前提一定是让自己成为这一行的达人。”肖芸亮将这一段的成功归结于懂得包装自己,另外也要不断充电、创新。 1989年 开设分店遭遇首次破产 1987年底,科甲巷改造名品街,肖芸亮改在东大街家门口附近摆摊,但生意并不好。 当时,重庆人熊霞承包了春熙路金座咖啡馆,想引进时装表演。曾在四川省歌舞团进修过的肖芸亮从报上得知此事,与其合作。他找到朋友成立了四川省第一支个体时装表演队。 1988年初,肖芸亮贷款2万元,在东大街58号附近以1200元一个月租下了35平方米的店,开了家“个人时装设计消费屋”,从深圳、广州进口面料做衣服,“那时成都八大媒体都对我进行了报道。”半年后,肖芸亮在西大街又开设了一家80平方米的分店。 但1989年,由于获知自己的身世,肖芸亮陷入低谷却无心经营。加之当时广州订货又不慎被骗5万,1989年9月他结业破产。 心得:肖芸亮认为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自我膨胀与扩张太快。当时由于媒体的追捧及市场的认可,他极度自信,才导致后来对风险把控不足,最终被市场所抛弃。 1991年 打造重庆首支商业模特队 因生父可能是重庆人,肖芸亮来到重庆。他在朋友米大哥的帮助下,在大溪沟仪表厂附近再次干起老本行——服装加工和模特表演。 肖芸亮认识了当时重庆的第一批模特蒋宁、杨艳等人,他们合伙组建了重庆第一支商业模特队,取名重庆玛莉时装表演队。 1991年、1992年,肖芸亮带领团队参与市总工会举办的服装表演设计大奖赛,不仅获得团体一等奖,更包揽了重庆十佳模特里的8个名额,服装设计分获一、二、三等奖。此后,他们先后受邀前往汕头、三亚、北京、广州等地演出。 重庆视界之星演艺文化公司、凯莱希模特礼仪学校、集雅书苑创始人杨艳,当年也曾受邀支援玛莉模特队。她回忆说:“肖芸亮的衣服非常别致新颖,加之十来位重庆美女的参与,给当时的观众带去了美丽印象。” 虽然1993年模特队因股东变故而解散,但肖芸亮保守估计也赚了5万多元。 心得:肖芸亮说,在创业的过程中,个人的力量有时是很小的,需要寻找合作者一起做大做强。而寻找好的合伙人,最重要的就是你们的想法和心智要同步,才能朝着同一个目标进发。 1997年 第二次破产亏损50万元 模特队解散后,四川电视台筹建有线电视正准备搭建一个时装艺术团,肖芸亮受邀回到成都,打造“蓝月亮表演队”。 1995年初,肖芸亮在成都东大街的春南商场开起了蓝月亮时装有限公司,主打业务是为企事业单位制作制服。“当时想做品牌,所以决定接大单。” 1997年初,他以250~450元一套的价格接下蜀都大厦酒店制服的单子,但由于定型机出了问题,衣服有些起泡。他们还没来得及修整,单子就被肖芸亮的徒弟以150~200元的价格抢下,客户也以质量问题为由拒收这批价值七八万元的货品。 肖芸亮说,那一天自己站在五桂桥上痛哭,脑海中一直浮现出往下跳的念头。“那时我向银行贷款了40万元,只能把房子、货品全部变卖,亏损了约50万元!” 心得:肖芸亮强调,如果你想做自己的品牌,那么在市场还未完全认同你时,一定不要做得太大,要一步一步地走,这样才有足够的资本、时间去竞争,去积累口碑和影响力。 1998年 组建演艺团队买房开店 1997年,肖芸亮揣着1000元去了北京,本想找机会进入服装公司,却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北京武警总队文工团的成员廖星奇。 1998年,他们找到一群北漂的川渝演员,在朝阳区两个娱乐城拿下了两场演出。肖芸亮说,那时一个场子一个月演出费是10万,几十个人摊下来,他能有近2万元进账。 重庆音谷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周音谷告诉记者,2000年前后,她从四川音乐学院毕业后,也曾去北京跟着肖芸亮一起跑场子。 肖芸亮说,到2012年时,他的团队和徒弟一共接下了北京25个娱乐场的表演业务。而他也在北京买了房、开了店,手上的流动资金达到7位数。 心得:肖芸亮说,品牌要做大,需要团队,而团队的打造需要信任和用心。作为领队人,要学会包容,并且做到为手下去想,学会给他们平台,考虑他们的难处。 2014年 创业的故事还在进行中 在北京时,有一手好厨艺的肖芸亮常常做饭给队员们吃。在队员们的鼓励下,2008年、2010年他先后在北京开设快餐外卖和“厨娘川渝食府”。 2013年,50岁的肖芸亮决定回重庆养老,希望以实体的方式创建自己的品牌。思考良久之后,他选择做餐饮。 2014年初,肖芸亮的家庭式快餐馆在沙坪坝南开中学对面开业。今年9月下旬,位于重庆时代广场负二楼的分店也即将开业。这两家店,他目前已投入120万元。 (责任编辑:admin) |
Tags: 五星上将百度影音 3d一路向西百度影音 中西里菜 bt 面包王金卓求中文 湖南卫视变形记介绍 中国大体验 命运的承诺演员表 好色男女全集 窃听风云3高清 武则天秘史23 韩国朴妮唛种子 最老版霍元甲 奇虎影院 02kkk |
- 上一篇:创业励志故事:白手起家 摆地摊创造奇迹
- 下一篇:优秀的创业点子是怎样产生的?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