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天津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工作的背景下,其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其中,全市范围内建成130个“家门口”就业驿站,并以此为核心着力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成为提升基层就业公共服务能力、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举措。 这一系列成果是在天津市政府新闻办近日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据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杜全胜介绍,“十四五”期间,天津市累计开展各类招聘活动超过1万场,服务企业数量达16万余家,向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总量突破300万个。在此过程中,规范化零工市场的建设与“家门口”就业驿站的布局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这130个就业驿站如神经末梢般深入社区基层,有效缩短了服务半径,旨在让市民在步行15分钟的范围内即可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极大提升了服务的可及性与便利性。 强大的公共服务网络背后是持续的资金与政策支持。数据显示,“十三五”与“十四五”期间,天津市累计支出就业补助资金高达55.56亿元人民币,同时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1.13亿元。市政府每年将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和城镇调查失业率列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预期目标,并通过不断完善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一揽子政策,为稳定和扩大就业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在聚焦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方面,天津市的举措精准而有力。据统计,全市每年成功促进约8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帮助超过2万名就业困难人员找到工作。通过建立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机制,人社部门能够动态监测并及时响应企业的用工需求。对于高校毕业生群体,天津市构建了涵盖职业指导、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多维度的服务体系,每年组织参与就业见习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人数超过2万名,有效增强了其就业竞争力。 创业作为带动就业的“新引擎”,在天津同样焕发活力。目前,天津市已建成各类创业孵化平台34家,并培育出18家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旨在提升劳动者创业能力的“马兰花计划”已累计培训14.26万人。此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海河英才”创业大赛持续举办,吸引并落地了一大批海内外优秀创业人才与创新项目,为天津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沈超强调,建设基层就业驿站已被列为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之一,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就业这一最大民生工程的高度重视。他表示,下一步,天津市将在已超额完成“十四五”就业工作目标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各项服务举措更加精准、更富成效,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在就业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责任编辑:admin) |
| Tags:创业项目 |
- 上一篇:证监会:坚决防止市场大起大落
- 下一篇:智能加盟店最火爆的三个项目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