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冬的西安,再次迎来科技界的年度盛事。2025年11月3日,备受瞩目的硬科技创新大会在陕西西安正式启幕。本届大会聚焦半导体、生物医药、人工智能、XR(扩展现实)等关键硬科技领域,汇聚了国内外高端专家与顶尖创新团队,共同探讨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时代命题,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自2017年首次举办以来,硬科技创新大会已在西安连续成功举办八届。这不仅成为这座城市一张靓丽的“科技名片”,更体现了西安对科技创新路线的长期坚守,以及以硬科技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作为我国高校与科研机构高度密集的城市,西安凭借其雄厚的科教资源和人才基础,肩负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等重大使命,在国家科技强国战略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坚实的产业根基是大会备受关注的重要原因。回望2025年,西安在多个硬科技领域捷报频传,展现出强大的创新活力。在航天领域,4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为神舟二十号飞船研制的关键设备有力保障了天地通信畅通;10月,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的GC-2相机分系统成功助力长征二号丁火箭发射任务,其多项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航空制造领域,西安兴航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突破国产大飞机蒙皮生产的技术瓶颈,获得多项专利,有力推动了航空产业的自主可控发展。 新能源与新材料领域同样表现抢眼。6月,总部位于西安的隆基绿能宣布实现两项太阳能电池技术的重大突破,刷新全球效率纪录;其相关研究成果于7月登上国际顶级期刊《自然》(《Nature》),引发全球产业界关注。与此同时,以西部超导、四方超轻为代表的新材料企业表现突出,其中四方超轻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镁锂合金,再次刷新了金属结构材料的“轻量化”纪录,为高端装备制造提供了关键材料支撑。 亮眼成果的背后,是西安在创新驱动发展上的持续发力与系统布局。通过强化顶层设计,西安成立了市委科技委员会,并制定出台了《西安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等地方法规,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的支撑体系。针对长期制约发展的科研成果转化难题,西安深化“三项改革”,探索形成并推广“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模式,有效打通了产学研结合的通道。西安理工大学近三年成果转化率超过60%,便是这一机制创新的生动例证。 平台建设与金融支持双管齐下,为创新生态注入活力。西安加速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着力构建全链条的创新服务体系。在全国首创的“技术交易信用贷”金融产品,有效破解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截至2025年9月底,该信贷产品已累计帮助390家次企业获得贷款18.91亿元。此外,西安还积极支持优势企业组建产业创新中心,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重点领域产业集群。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通过实施“西安英才计划”,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并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技交流活动,西安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广纳天下英才,向世界展现“古都新城”的创新魅力。 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西安正加速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凭借深厚的改革精神与创新底蕴,这座千年古都将继续为国家科技强国建设贡献不可或缺的“硬核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高质量发展的辉煌篇章。 (责任编辑:admin) |
| Tags:创业项目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