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冬的象山茅洋乡,依然涌动着青春的活力。近日,一批来自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设计学院的学子,以“田园实习生”的崭新身份走进乡野,成为这里的“新村民”。他们通过“青春有YOUNG 趣探茅洋”活动招募而来,其足迹所至,不仅是简单的参观体验,更是一场青年力量与乡村发展理念的深度碰撞,试图撬动属于茅洋乡的独特“流量密码”。 活动伊始,这群“新村民”便开启了串门“村理人”的探访之旅。他们的首站是坐落于白岩下村的农民画主题馆——和光院。这座木结构建筑质朴无华,与农民画自身的乡土气息完美融合。馆内,巨大的艺术画框装置如同从土地中生长出的容器,既承载着农民画扎根生活的滚烫情感,也展示着文创产品走向日常的绚丽与轻盈。 农民画馆的主理人蔡何亚,是一位师从著名农民画艺术家顾圣亚的“茅young青年”。她与“新村民”分享了自己与农民画的不解之缘。“成年后,我重新学习农民画。顾老师总是以平易近人的态度、毫无保留地指导,引领我从小窥门径,一步步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在蔡何亚的带领下,实习生们首次尝试了农民画文创设计。看到一位同学运用水粉画技法创作,蔡何亚由衷感慨:“年轻人总是为农民画注入新的活力,这一乡土艺术形式一定能在现代土壤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很快,由同学们DIY完成的农民画冰箱贴便新鲜出炉。在这里,古老的农民画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艺术品,它既是旅游达人争相收藏的打卡纪念品,也能幻化成新潮现代的服装与配饰,实现了从乡土符号到时尚消费品的成功转化。 感受过艺术的浸润,“田园实习生”们的脚步迈向产业振兴的前沿。在象山里火龙果庄园,庄园主史英子向这群年轻的学弟学妹讲述了自己如何将一片荒地打造成生机勃勃“乐园”的创业故事。史英子的经历本身就是一个生动的青年回乡样本:她曾远赴瑞士学习,在上海发展,积累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后,毅然选择回归故土,将台湾火龙果品种引进家乡象山。“青春也可以是脚踏实地,在茅洋,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故事生动而有趣。”史英子一边介绍最新培育的火龙果品种,一边传递着扎根乡村的信念。 更直接的启发来自于学长学姐的成功实践。史英子向实习生们展示了一款设计精美的品牌礼盒,并介绍道:“这是你们的学姐学长为我们设计的品牌礼盒。”此言一出,立刻在实习生陈诗垚心中激起涟漪。由她参与设计的“河姆渡泥小渡”项目刚在2025金荷奖中获得全省二等奖,此刻,面对真实的乡村产业需求,她已经开始思考如何提炼产品亮点与特色,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从和光院的文化创意,到滩玩中心的休闲业态,再到火龙果庄园的现代农业,茅洋乡通过全域旅游的发展路径,厚植了这片土地上的青春气息。此次“田园实习生”的活动,正是茅洋乡广纳年轻力量加入乡村振兴队伍的生动缩影。它不仅仅是一次单向的知识输送或体验活动,更构建了一个青年群体之间、高校与乡村之间相互启发、共同成长的平台。高校的智力资源与创意设计为乡村传统技艺与农特产品赋能,而乡村广阔的实践场域与创业者的奋斗故事,则坚定了青年学子参与乡村发展的决心。这股双向奔赴的青春力量,正在成为撬动茅洋乡未来发展的、最具活力的“流量密码”。 (责任编辑:admin) |
| Tags:大学生创业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