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1
Banner2
栏目分类
热门创业项目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创业项目 > INTRODUCE

中苏边界谈判:周总理向柯西金解释“争议地区”(2)

2023-02-23 12:29 作者:中国合伙人创业网 来源:互联网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中苏边界谈判:周总理向柯西金解释“争议地区”

  这是我入外交部后第一次因工作态度问题而挨批,但也是最后一次。我从中体会到,不论做什么事,尤其搞外交,必须认真精心,一丝不苟。后来,我走上了领导岗位,还时时记着这个教训,并对青年现身说法,强调严师出高徒。

  外出坐车时,我早到了,但不知该坐哪个位子。老同志告诉我,乘小轿车,应坐在前排司机旁的位子,后排右手的座位留给首长或年长的同事;如是大巴士,则应往后坐,前面的好位子留给别人,因为后头的位子容易颠簸。

  有一次到中苏边境地区出差,我就因坐错位子而出了大洋相。我们乘坐的是吉普车,每次上车时,我都抢先坐到前排司机旁的座位。后来被同去的一位老同志发现,他悄悄地对我说,不要坐那个位子。我还争辩了一番,弄得人家哭笑不得。原来越野车与小轿车不同,前排位子好,应是首长专座。刚巧,地方的同志一路上都叫我“首长”。尽管我一再解释,说自己不久前才到外交部工作,但他们还是称“那也是中央派来的”。

  究竟什么叫“不可替代”?怎样才能称得上“专家”?我反复琢磨了好几天,才有所感悟。这句话后来还成了我从事外交工作的座右铭。

  令我难忘的一件事是,因誊抄上呈文件字迹潦草,曾受到醍醐灌顶般的批评。那时,刚参加工作不久,全然不知抄写文件的分量。我很快龙飞凤舞地抄好,也不核对,就交差了。领导没看完,就拍桌子大发雷霆:这样歪七扭八的,抄成什么玩意儿?不会写字,买本字帖练好后再抄!我羞得满脸通红,恨不得马上钻到地底下。

  当时,中苏两国边界谈判正在北京举行。为了在“反修”第一线进行锻炼,司里安排我到中苏边界谈判代表团实习。代表团行政上属苏欧司,同时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还包括一些军方人员。团长是主管副外长,首席团员主持日常工作。

  周总理向柯西金解释“争议地区”概念

  当时交给我的任务是做记录,可我连对方发言的许多内容都没怎么听懂,总共也未记下几句。原来谈判翻译与我们在学校时的课堂翻译或实习对话,完全是两码事。不仅语速快,而且双方唇枪舌剑,对即席翻译的要求极高。我一下子服了,自己不是当翻译的料,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好高骛远,而要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地从搞资料学起。

  我将所有这些资料从头到尾认真研究消化,并做了详细的笔记。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就向老同志请教;还不齐全的,就到有关研究所和图书馆查找补充。对7600多公里长的中苏边界线走向,特别是东段黑龙江、乌苏里江数百个争议岛屿和西段新疆接壤的十几块争议地区,结合历史档案、条约规定、附图描绘、国际法论述以及水文地理资料等,进行全面分析比较,然后重新整理了有关论据,包括对我方有利和不利的两方面材料。

  过了一会儿,他消了消气,语重心长地说,这是上呈周总理的文件,怎么能抄写得这样随意呢?接着,从保险柜里取出一份总理办公室退回的文件。那是我们代表团的一位老同志用毛笔誊写的,非常工整,字也好看。上面用铅笔画了不少道道,而且每句后面都重新打了标点,包括原先错了的都改了过来。原来这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批阅并随手留下的印记。总理日理万机,都能如此严谨细致,使我感慨万千。我赶紧拿回来重抄,一笔一画,抄了好几遍,才算得到认可过关。

  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对苏方副团长说,我们要文斗,不要武斗。

  到代表团后,除了领导谈话外,许多老同志也都主动向我介绍情况,传授经验,我感到非常温暖亲切。从参加外事活动要注意什么,怎样与对方交谈到如何打电话以及怎么坐车等,老同志们都一一指点,手把手地教我。有些细节看似小事,里面却有颇多学问。

  因工作态度问题而挨批

  在会谈中,中方强调,中苏关系的关键是边界问题,边界问题不解决,其他问题都谈不上。根据两国总理达成的谅解,边界问题解决前,双方应首先签订一个关于维持边界现状、避免武装冲突、双方武装力量在争议地区脱离接触的临时措施协议,并提出了具体协议草案。

  九年间中苏边界谈判共进行了15轮。

  两国总理会晤谈及边界问题时,双方多次使用过“争议地区”这一概念。柯西金曾问,什么叫争议地区?周恩来总理解释说,就是指边界上某些“你说是你的,我说是我的”有分歧的地段,并用铅笔在纸上画了示意图。但是,在谈判中苏方矢口否认存在争议地区,称两国之间不存在“领土问题”,“争议地区”的概念是中国人发明的,实际上是向苏方提出了“先决条件”。中方则反驳说,存在争议地区是客观事实,这是沙俄和苏联违反条约规定侵占或划去中国领土而造成的,并主张在归属争议解决前,双方应该维持现状,避免武装冲突,双方武装力量在争议地区脱离接触。为此,双方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谈判走进了“死胡同”。

  9月11日,柯西金总理从河内参加胡志明主席葬礼后回国途中,在北京机场候机楼西侧的贵宾室里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了会晤。会谈持续了3个小时,两国总理着重谈了缓和两国边境地区局势问题,并达成一些共识。双方同意,中苏之间的原则争论不应该妨碍两国国家关系的正常化;两国不应为边界问题打仗,应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解决前,应该首先签订关于维持边界现状、防止武装冲突的临时措施协议。双方还赞同恢复互派大使,重新发展双边贸易。这就是后来常说的两国总理“谅解”。

  让我有点失望的是,当时领导分配我管资料档案,自己觉得是“大材小用”。原以为,到外交部就是当高翻。但当我参加了一次边界谈判之后,急着做翻译的愿望也就被抑制下来了。

  我说的这位领导,是已故的苏联东欧司司长马叙生。他是中苏边界谈判代表团首席团员,是我入门外交的启蒙老师。对人既要求严格,又关怀备至,包括个人生活上的小事,都乐于“传帮带”。他是20世纪50年代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留学生,文质彬彬,平易真诚。我们都叫他老马,这里还有“老马识途”的含义。外交上他是一把老手,擅长策略运用,以坚韧的意志和个人魅力赢得对手的尊重。他严于律己,对工作精益求精,喜欢亲自动手,经常废寝忘食,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劲。

  当年,无论苏欧司,还是整个外交部,都有一批像老马那样兢兢业业的“不可替代”的外交精英。他们都是在第一任外长周恩来总理言传身教之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忘我的奉献精神、过硬的外交才干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代代传承,形成了外交部特有的优良传统。

  中苏边界问题,包括复杂的历史沿革,要搞清楚很不容易。至于成为独一无二的专家,那更是难上加难。好在我手头已有大量珍贵的现成资料:为准备1964年的中苏边界谈判,许多老前辈花了很多心血,白手起家, 蜡笔英语怎么读crayon 东风破苏轼 大加力,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掘、编写了这批调研材料。

  究竟什么叫“不可替代的专家”

  为尽快适应工作需要,每天下班后,我都留在办公室里补课学习,每晚都是10点钟离开办公室。一是把参加谈判时未听懂的内容重新回忆核对,将一些常用的专有名词和词组背熟;二是提前熟悉有关背景情况,并准备相应的材料;三是大量阅读俄罗斯文学原著,增厚俄文功底。

(责任编辑:admin)
Tags:中苏边界谈判:周总理向柯西金解释“争议地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此处放横条广告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点击我更换图片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推荐使用第三方专业下载工具下载本站软件,使用 WinRAR v3.1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软件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下载本站资源,如果服务器暂不能下载请过一段时间重试!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请到本站论坛去咨寻,我们将在那里提供更多 、更好的资源!
      ☉本站提供的一些商业软件是供学习研究之用,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