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四月底至五月底,正是“水花”繁殖的季节,这段时间,也成了王磊一年中最忙的时节。走进渔场,见到了正在忙碌的王磊。
合肥在线讯(记者 王旭 通讯员 杨慧)水湖镇拐王村“青年大学生创业之星”王磊,自主创业,10年来坚持走培育“水花”之路,不仅自己走出了一条致富路,也为当地养殖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水花”是什么?见记者对“水花”有些迷惑不解,王磊就给记者普及了一番业务知识:“‘水花’就是鱼卵。四大家鱼中青、草、鲢、鳙,因性腺发育不能成熟,必须通过人工催产,才能达到鱼种批量生产,才能满足大规模养殖需求。”
今年34岁的王磊,2008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金融系。2009年考入研究生后,他毅然舍弃了学业,回乡创业。“开始父母都十分反对,说好不容易培养一个大学生,怎么能回家来养鱼了。但是我家当时的经济状况,让我必须做出抉择,有所担当,所以我决定出来创业。”王磊说:“我当时了解到家鱼鱼苗繁殖很难满足市场需求,便决定做这个行业。” 刚开始,王磊在拐王村的窑河边上,投入1.5万元建起了繁殖基地,谁知一场暴雨,让他血本无归。但他没有气馁,积累了之前的经验,重新寻养殖基地,承包了40亩的养殖基地,当时没有本钱投入,他就去村镇银行贷款3万元,建起了全县唯一一家家鱼人工繁殖基地。 王磊每年销售花鲢、草鱼、白鲢、扁鱼等家鱼毛仔3.5亿至4亿尾,1厘米长的鳜鱼30万尾,3至10厘米长的鳜鱼6万尾左右。鱼种销售到江苏、山东、淮南、定远等地。年交易额120万元。提起未来,王磊说,今后准备扩大毛仔的产量,做大做强,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工作中的王磊 “这里水源好,老渔师也多,跟着渔师学经验,‘水花’培育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王磊不懂就学,不会就问,当时的水产站长陶余清手把手地教他,使他很快掌握了这门技术。王磊更是把渔场的老渔师们奉为宝,经常向他们请教,把他们请回场里来指导。 现在杜集、朱巷、吴山等周边乡镇的老渔师都还在养殖“水花”。今年78岁的老渔师董善周和76岁的张家海,都是养了一辈子“水花”的老渔师。有了王磊的“水花”,又让这些老渔师们充满了活力。“我每年都来买上100元钱的‘水花’。我们年纪大了,买的不多,跑远路去买不划算,在这家门口就能买到优质的‘水花’,放个6亩多,养上2个月后就能卖到3万多元!” “从小在窑河也长大,对水产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虽然成天风里来,雨里去,十分辛苦,但既然走上了这条路,我就会一直走下去,也算是为社会做贡献!”王磊兴奋地说,回乡创业是一个对的选择,现在既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也能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为家乡做贡献,感觉很骄傲。 “水花”是鱼种苗生产的源头,是个鱼苗基础性行业。王磊的鱼苗产业的发展越做越好,也不忘带着村民致富。 (责任编辑:admin) |
| Tags: 恶魔高校dxd 安慰人的话 hina 骂人的话 越毒越好 柑橘味香气 你真漂亮 教育名言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