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主人公 朱华起:正好我哥哥说王坟镇有很多食品厂,高峰的时候,约我一起筹建食品厂,回家以后合伙开了一家食品厂,干了两年感觉生意不好做,我就说不干了,后期自己又开了一家塑料厂,塑料厂是我结婚以后,是一个家庭作坊式的。 昌乐传媒网讯(记者 赵睿 孙欢欢)朱华起和吴庆梅同是青州市王坟镇人,今年已经是他们来到昌乐的第9个年头。朱华起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在骨子里就有着创业的念头。 家庭作坊式的塑料厂给朱华起夫妇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虽说利润可观,但是在创业这条道路上,朱华起却觉得自己应该拥有更大的舞台。 创业故事主人公 朱华起:因为当时青州已经有代理商了,澳柯玛集团老总带着我走了好几个县市,最终来到昌乐,因为当时昌乐是一个空白市场,我来看了昌乐市场感觉还有前景可以发展,所以我通过一些周折来,来到昌乐做这个市场。 夫妻二人放弃了家庭作坊式的塑料厂,来到昌乐创业,双方的父母都非常反对。顶着巨大的压力,虽说有着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吃苦耐劳的干劲,但是初来乍到昌乐的他们还是遇到了不少的困难。 现如今,朱华起夫妇的店铺面积二百多平米,有员工7人,一个月能安装近百台太阳能热水器。面对这些成绩,朱华起夫妇觉得,他们需要做的还有更多。 编辑:王荣 创业故事主人公 朱华起:来昌乐这8年,通过对事业的打拼,也感受到昌乐这个城市发展的越来越快,小区建的越来越漂亮,城市建设好了我的太阳能卖的越来越好,下一步我会带领我的团队再接再厉,把太阳能这个市场在昌乐做的越来越大,让昌乐人民用上绿色环保健康的太阳能热水器。 随后,朱华起走遍了青州市的大街小巷,选中了澳柯玛这个品牌,并且多次联系到了澳柯玛企业的老总,帮自己分析考察市场。 创业故事主人公 朱华起:虽然挣钱比较少,但是心情比较愉快,因为做生意很自由,没有管着的,不受父母的管束,很自由,骑着自行车,买卖完以后自己拿着现钱,觉得心里很高兴,卖菜卖了一年多,感觉也很辛苦,很累,也没有发展的前途,我姐夫在青州一公司从事水电暖安装,他就约我到青州一建公司学水电暖安装,一天挣7块钱,一个月210元钱,除去吃饭能省下百十块钱,但是我觉得还比较好,最起码是学了一门手艺,干水电暖学了两年,两年后我也订婚了,订婚后家里觉得挣钱太少,水电暖就不干了,又回了老家。 朱华起的妻子 吴庆梅:从一开始来昌乐只卖太阳能,到现在代理这么多的品牌,一步一步的走过来,说实话,很感谢昌乐的广大老百姓对我们的认可,我们以后希望拿出更多的好的产品,来服务我们昌乐老百姓。 创业故事主人公 朱华起:17岁那一年因为家庭条件也不愿意上学了,本身学习也不是很好,回家以后想出去打工,父亲正好从事木匠行业,不让我出去,让我在家跟着他学木工,干了两年,觉得在家里干不下去,不想干了,想出去到外面打工,家里老的不愿意,正好我们王坟镇有个大集,我们村很多人在大集从事贩卖蔬菜小生意,我也加入这个队伍,早上起来骑着自行车,到青州城里贩一些蔬菜,回家赶集卖。 创业故事主人公 朱华起:到2006年的年底,我感觉澳柯玛企业很难做,市场不好操作,正好桑乐公司下来招商,我了解了下,桑乐太阳能这个品牌还不错,我2006年年底和桑乐公司签了合同,正式加入桑乐这个大家庭。 创业故事主人公 朱华起:我是2005年9月1号来昌乐开的业,当时我带着三万元的现金来开业,当时来开业的时候我举目无亲,来昌乐一个熟识的人都没有,开业以后通过自己结交朋友,走访市场,慢慢的认识人多了。 虽说在一建公司能学到一门手艺,收入也还可以,但是订婚后的朱华起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重了,应该结束给别人打工的生活,他要给妻子打造一个遮风挡雨的家。 朱华起的妻子 吴庆梅:困难肯定很多,我对象有时在心里憋着不说,他不说我也能看出他着急,我也问他,也是替他担心,有时候怕他出什么事,以后才一步一步的我们两口子商议着,一些事互相解决。 贩卖蔬菜,披星戴月的忙活,每天都能有十几元钱的收入,那时候的朱华起干的不亦乐乎,年仅18岁的他初次尝到了自主创业的甜头。 创业故事主人公 朱华起:突然想起我在一建公司学的水电暖安装,为什么干水电暖安装呢,因为当时看到农村建设规划这一块,水电暖安装的生意还比较好,前景比较好,这样我就把以前学的水电暖安装拾起来,2003年的时候我在青州老家王坟镇,开了一家水电暖安装公司,一个门头,干了几年感觉也不错,但是我的心一直不满足,在乡镇农村地盘,区域局限性很小,我一直梦想着走出来,开辟一个大的市场。 (责任编辑:admin) |
Tags: 罗丹媚 s6000mnt 蔡少芬比张晋大几岁 皇朝太医mkv 平陆教育信息网 程真真爸爸是什么官 潮汕话龙游天下 申通快递杭州分公司 htcone+x 校园修仙最新章节 loladc通用符文 676tv影院 otm奥特曼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