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金砖创新基地带来的国际化人才和技术交流合作机遇,高新区精心规划,逐步形成包括金砖未来创新园(软件园三期)、金砖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同翔高新城)、金砖智能制造孵化中心(新科广场)等在内的金砖产业人才载体矩阵。 立足厦门,面向国际,事实上,为了提升全球引才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厦门火炬高新区早已开启以产业平台为依托的招才引智创新探索。 2002年,火炬高新区创立全省首家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并推动出台全国首部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地方性法规——《厦门经济特区鼓励留学人员来厦创业工作规定》。法规出台以来,先后有近600名海外留学人员来厦创业,90%落户高新区的留学人员创业园,近七成已成长为国家、省、市级高层次创业人才。目前,留学人员创业园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四、运营管理能力全国第一。 发挥两岸融合的区位优势,厦门火炬高新区于2007年投入近3亿元建设厦门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作为台湾人才的创业平台,打造全维度的对台特色培育(孵化)链条。作为国家级对台孵化基地,已累计引进涉台项目、孵化台资企业100多家,目前在孵台企50余家,创业就业台胞130多人。 人才聚带来产业兴。高新区以人才引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天马8.6代面板、中创新航三期、宁德时代、海辰新能源、时代电服等20个重大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总投资达1246亿元。反过来,又以龙头企业带动,完善配套,提升国内外产业竞争力,进而吸引一批产业人才来厦兴业。 优化留才服务 惠才开启国际视野 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扩大用才留才朋友圈,厦门火炬高新区还积极打好惠才助才组合拳。 今年6月,选址于厦门火炬高新区火炬新科广场的厦门市人力资源产业园迎来开园。围绕产业发展,服务企业需求,对标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着力打造集赋能发展、校企合作、政策服务、人才供需四大平台为一体的专业园区,为园区企业和海内外人才提供专业、高效、多元的人力资源服务。目前,产业园已有众拓达、中科智业、友达智汇等30余家知名人力资源企业入驻。 近悦远来,国际高端人才纷至沓来,既得益于高标准打造的硬环境,更离不开以人为本的软服务。 位于厦门软件园一期的厦门市外国人才服务站,通过延伸窗口、服务前移,为在厦外籍人才安心生活及创新创业提供了温馨保障。去年,服务站面向在厦外籍人才举办政策宣讲、法律财税知识培训等各类活动近20场,累计提供居留许可等各项服务近1000次,服务企业300多家。 此外,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会同厦门市科技局积极推进外籍人才专业技术、技能水平评价政策试点工作,助力企业引进急需紧缺的技能人才。同时,持续扩展外籍科技特派员队伍,反哺产业发展,培育助推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倍增发展的智囊团。 “不仅要引进更多国际化人才,我们还注重加强培养,把本土人才打造成国际化人才。”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前,火炬高新区正通过汇聚海内外优质资源,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厦门火炬大学堂的设立就是创新探索之一。 作为全国高新区首个非学历产业教育平台,火炬大学堂已与100+知名导师、400+基石学员、50+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并与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在同翔高新城、软件园三期共建福建省首批试点两个省级职业技能提升中心,推进产教融合专项行动。 为助力“金砖+”国家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火炬高新区还推动成立Watson build创新中心,自去年11月以来,中心面向印度、突尼斯、巴基斯坦等“金砖+”国家开展数据工程师专项培训,共吸引近50名“金砖+”国家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大学生及企业员工参与。去年,火炬高新区与厦门市金砖办、集美区共建金砖未来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全力促成在厦常态化开展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推动“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盟来厦开展业务、落地项目。 责任编辑:刘晓璇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admin) |
Tags: 中国院士总共有多少人 危机公关八号工坊 王可可丢了 拦高铁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