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受骗,学生们时刻关注破案的信息,他们在各个社交平台上发起了“大学生反诈骗”超话,搜寻着关于该案的证据。最近,为了警示其他大学生,林阳牵头制作了一系列短视频,揭露校园创业成功学“大师”的套路,发布在社交平台上。 2022年1月6日,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中,博主“吕不”主持的一场校园创业直播,引起了她的注意。“现在上大学赚钱简直太容易,我大学期间共赚了120万元,成功带领了几百名大学生实现经济自由。”屏幕里,二十岁左右的年轻男孩吕不,正慷慨激昂地讲述着自己曲折辉煌的创业历程,他一身名牌,尖瘦的脸上挂着一副黑框眼镜,梳着锃亮的油头。 这一切,都始于一次“短视频校园创业”的直播,在校园创业大师“吕不”的引导下,柳雪加入了一个名为“流量王”的创业项目,她一度以为,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但这份关于创业的梦想,来得快,去得也快,随着“大师”一同消失的,还有柳雪从妈妈那儿“骗”来的6000块钱。 次日,一名自称是创业助理的人添加了柳雪的微信,向她宣布了一条“惩罚决定”,“你这个月没拉到人,作为惩罚,下个月提成也都没有了。”这之后,她才恍然大悟——“实际上这些公司没有实际的项目和产品,只是空壳子。” 柳雪亢奋的创业激情,仅仅维持了不到一个月,“一套操作全靠嘴皮子。”柳雪觉得没有具体产品,靠发展新会员的返利收益并不稳定。3月6日,她在会员群里公开提出了质疑。 “我看过很多因为短视频暴富的博主,特别酷,特别爽。”几天后,林阳拿出仅剩的1306块钱交了定金,又在一周内向周围的同学朋友东拼西凑了1500元,正式加入了大学生创业项目。他把“流量王”看成了改变他命运的一艘快船,决定试一把。 2021年11月6日,林阳在短视频中被吕不的“豪气”形象吸引。他觉得吕不既了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又精通短视频运营的路数。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柳雪、林阳、栗晓莹为化名) 拉人头行动 回忆起“流量王”合伙人群,林阳直叹“疯狂”。实际上,群里的会员们从未真正见过吕不,也不知道彼此的真实姓名。 为了拉到更多“人头”,柳雪把目标对准了身边的人。室友栗晓莹在柳雪的带领下,交了2980元加入了“流量王”创业项目,她为自己打造的网络人设,是一个创业三年,成为传媒公司女CEO的大学生。 杨某曾是“流量王”核心成员,他向新京报记者证实,大多数创业博主采用雷同的套路:成功添加学生微信后,将通过其朋友圈发布一些“成功案例”,使用一些项目中赚取到费用的付款截图让学生们相信,该项目能够真正赚到钱。“其实那都是假的,伪造的截图,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能真的拿到奖励和返利。” 被骗之后 柳雪回忆,一番客套后,吕不向她推荐了一个名为“流量王”的创业项目,称入会费原价9800元,现在只要5980元就能成为高级合伙人。入会后,公司将提供现成的视频素材和文案,帮助她打造一个大流量的成功创业青年人设。 柳雪刚入群的那天,吕不邀请了一位“男嘉宾”,在群内讲述自己加入“流量王”后的变化。在这次分享中,男嘉宾宣扬着自己利用打扫寝室、旧衣回收、开小型打印店等项目零成本赚钱的波折经历,并宣称只要按照教学视频中去做,月入大几千甚至过万很轻松。回想起那天,柳雪说,“就像是一场疯狂的成功学分享讲座”。 另一边,半年下来,林阳也发现了端倪,他提出的退款请求也遭到了拒绝,被踢出了项目群。 “一个就读于专科的女孩,加入大学生创业项目后,仅用了一年,就摇身一变,当上了百万粉丝的网红,还喜提了敞篷宝马……”吕不滔滔不绝地描述着一个又一个大学生致富的案例,时不时抬起双手,在胸前来回比画,手腕上大一号的名牌金属手表被抖落得“哗啦啦”响。 4月7日,杭州市萧山区市场监督局工作人员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相关企业法人一直无法联系,具体案件仍在调查中。新京报记者致电浙江国梦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询问“流量王”等创业项目涉及的拉人头、分提成等模式。其工作人员表示,该公司所经营的项目为合理合法的二级分销,并非传销。 根据多名大学生提供的付款凭证显示,“流量王”项目的收款方名为浙江国梦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该企业注册地为杭州市钱塘区,成立于2021年8月13日,为存续状态。今年1月,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杭州市钱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为经营异常。 线上“拉人头”成为了柳雪的“主业”。 按照教学视频,柳雪在多个短视频平台上注册了新的账号。吕不告诉她,在包装人设的过程中,“炫富”很重要,“让观众觉得你特别厉害,他们就会私信你,问你创业的秘诀和方法,这样就成功了一多半。”紧接着,吕不向她保证,只要有人私信,公司就会派专人进行一对一的销售辅导,“下家完成加盟付费后,你就可以拿到提成了。” 2022年3月,柳雪的个人短视频账号拥有了近一万粉丝。“创业”三个月,她共拉来了两名室友加盟,又通过线上拉来1个人,共计加盟费8940元。柳雪喜滋滋地数着手里不到900元的提成,购买了一瓶“种草”很久的网红粉底液,她觉得,用自己赚的钱买来喜欢的商品,也算得上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和柳雪一样,20岁的大三学生林阳,也一度以为遇到了“伯乐”。林阳自小生活在贵州一个不太富裕的家庭,父母以种菜务农维持生计,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林阳每周末就去学校附近的快餐厅打工,一小时80元。“能从老家考出来不容易,肯定要比别人更努力。” 在多年参与办案的过程中,陈强发现,网络传销会员多,组织人员之间的关系松散,甚至互不相识。而在涉案资金认定方面,涉案人员通常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交易,轻易地绕开了银行监管,“很多资金经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后,很难直接认定哪一笔属于传销资金。”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这类教大学生如何创业的短视频账号,在攫取网络流量的同时,借机推销“创业项目”,吸引在校大学生付费加盟。而所谓的项目,实则是不断拉加盟者入伙,发展下线。 “项目是线下探店,不需要本人亲自去,公司会提供统一的店铺视频和文案素材,每天用自己的账号整理发布即可。”据吕不介绍,所谓的“创业”是通过打造成功创业青年人设,发布一些实体店的经营案例,来吸引粉丝付费加盟其项目,事成后可分成10%。 新京报记者 咸运祯 吕不称,短视频有超强的互动性,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精神食粮”,不仅可以收割流量,更可以变现,“创业就是要做一头站在风口上的飞猪,风口站对了,猪都可以飞起来。”柳雪拿起一支笔,在笔记本上写下,“一定要做风口上的飞猪!” “流量王”仅仅是骗局的冰山一角。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中,搜索“校园创业”,仍可发现大量此类分享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账号,其话题点击量高达7173.3万次。该类账号通常配以光鲜的个人简历,如大学创业三年成为某集团合伙人、帮助上万大学生实现经济自由等,而视频内容和文案也基本相似,大多为打扫寝室项目、旧衣回收项目、打印店项目。 多年侦办相关案件的民警陈强(化名)则用“打不尽的老鼠”,来形容类似的团伙,“很多涉及传销的案件达不到刑责标准,证据链无法闭合,参与者们来报案只能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在巨额利益驱使下,有些人即使清楚会受到刑罚,也会铤而走险。 记者通过短视频平台私信了多个账号,均被要求添加个人微信。一个名为“小开学长”的短视频博主在聊天中,向记者推荐了一款名为“元宇宙宠物店”的创业项目,称每个月躺赚几万块钱不是问题,没有任何风险。 进入项目会员群后,柳雪得到了一份具体的项目教学视频。新京报记者从这份视频中看到,那是由吕不出镜录制的视频,教成员如何打造人设。视频中,他先教会员们如何编纂个人介绍:“大家可以这么写,年纪小就出来混社会了,取得了特别大的成就,有两家短视频互联网公司,这些都是编的,头像背景也要和炫富沾边。” “流量王”仅仅是骗局的冰山一角。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中,搜索“校园创业”,仍可发现大量此类分享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账号,其话题点击量高达7173.3万次。投身到校园创业项目中的大学生,有的想当上网红,实现经济自由;有的希望通过“流量王”补贴日常开销,减轻父母的负担;还有的,则是打算赚钱购买一件“种草”很久的商品后,就退出的。他们都相信短视频造富的神话。 柳雪已经和父母冷战了一个月。 4月,这些曾深陷创业骗局的大学生们自发组成了维权群。入群之后,柳雪发现,和自己有着同样遭遇的人遍布全国各地。“这样的维权群总共有十三个,每个群都有二三百人。”据她的不完全统计,大学生有1000余名被骗,涉案金额总计达400万元左右。 (责任编辑:admin) |
| Tags: a3激光打印机 谍战剧排行榜 灾难片排行榜 千元手机 家用车排行榜 童鞋品牌排行榜 魔法小说 中国起名网 货币基金排名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