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展身手 记者走近南昌4名返乡创业人士 2014-01-02 11:34 3年后,将企业建成国内铝型材行业十强;继续每年免费培训困难群体,让更多的人实现在家就业;把社区食堂建成大众食堂,让更多居民吃到放心菜;推进农业合作社产业一体化……3月26日,记者走近4名返乡创业人士,聆听他们的梦想。记者深刻地感受到,他们的成功,得益于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让他们创业有信心,能创业、敢创业、创成业,更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带动更多人创业致富的决心。 跨入国内铝型材行业十强 姓名:龚兆汉 性别:男 年龄:47岁 家庭住址:安义县长埠镇 开过小卖部,当过推销员,在外打过工,安义县长埠镇的龚兆汉可谓是经历丰富。2006年,他返回老家安义县创业,在安义工业园建立首家铝型材企业——雄鹰铝业。目前,雄鹰铝业已成为我省最大的铝型材生产企业。龚兆汉的梦想是,3年后,雄鹰铝业能成为国内铝型材行业十强,产品知名度更高,带动更多老百姓发家致富。 说起创业,龚兆汉忘不了当时的艰辛。当时,安义县有6万多人在外地从事铝型材加工、销售工作,但安义本地没有生产企业。龚兆汉看好铝型材生产、加工的前景,毅然决定回乡投资,上马铝合金加工项目。建厂初期,每项工作他都要亲自过问,每天在厂房忙到深夜才回家。 现在,公司11条挤压生产线全部开足马力生产,产品畅销全国。在雄鹰铝业的带动下,安义县目前已形成铝合金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集群,并带动了物流、包装等服务业的发展。 龚兆汉显然不满足只是江西最大的铝型材生产企业,雄鹰铝业二期工程已完成厂房建设,今年下半年可投产。“最大的厂房面积达70亩,二期工程年产量将达到16万吨,是目前的2倍。”龚兆汉说,雄鹰铝业正开展“二次引领”,引领我省铝型材行业发展。 帮助更多的困难群体就业 姓名:陶永红 性别:女 年龄:49岁 家庭住址:南昌市民德路 一根头发的作用有多大?在更多的人看来,没有任何作用。但在南昌永红赣绣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陶永红看来,却显得弥足珍贵。为何?因为一根根头发,在她的绣花针下,变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发绣精品力作,也形成了“赣发绣”这一省级“非遗”保护项目。 因为从小继承了祖传的“赣发绣”技艺,从2000年开始,陶永红奔走于长沙、苏州等地,学习湘绣、苏绣的技艺。2004年5月,她注册公司,开始3人组成的作坊式“赣发绣”创业。随着市场的逐渐开拓,她开始免费为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体进行培训,截至去年,其公司在省内免费培训“赣发绣”人员达6000多人。“这些人不需要出门,免费培训后,给她们下订单,直接在家绣就可以,一年下来最多的可以赚到5万元。” 订单式的发展模式,使陶永红的“赣发绣”越做越大,2008年营业额仅60多万元,到去年达到了230多万元,且已获得了77项国家专利。如今,陶永红希望“赣发绣”不仅能冲击国家级“非遗”,更希望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在家就业。为此,她正在筹建江西省永红赣绣职业培训学校,一旦建成,每年可以组织15批免费培训,每批可以培训300人。 把社区食堂建成大众食堂 姓名:熊军强 性别:男 年龄:30岁 家庭住址:南昌市上海南路 身穿白色工作服、头戴工作帽,挥舞着大勺,一盘盘新鲜的食材,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美食。很难相信,眼前这位自信的“大厨”,在2年前还是一个路边小摊贩。他就是如今上海南路“北社区食堂”的老板熊军强,每年靠经营该食堂进账近20万元。 说起自己的创业史,熊军强感叹有太多艰辛。15岁初中毕业后,他就到抚州等地学起了厨师,几年后回到南昌走街串巷卖快餐。2011年8月,他带着老婆孩子一起来到上海路住宅北社区,继续做快餐生意。“当时我看他带着孩子在身边卖快餐,挺可怜的。”社区党支部书记夏志英见状,便提议让他在社区办一个“北社区食堂”,并主动帮其办理了相关手续,且以低价帮他租下了一套两室一厅。上海路住宅北社区有1884户居民,凭着诚信经营和放心的菜品,“北社区食堂”很快被居民所认可。 而今,熊军强的“北社区食堂”已由两室一厅变成了四室一厅。他的梦想是把食堂再做大,办成周边居民的大众食堂。“没有社区的帮助,我就没有今天的好局面。”他说,他要以更放心的菜品、更优惠的价格,让居民把食堂当成自家的厨房。 加快农业合作社产业一体化 姓名:文向滨 性别:男 年龄:40岁 家庭住址:南昌市三经路 14年前,文向滨整天背着挎包奔走于广州的大街小巷,那时他的职业是报纸发行员。14年后,他的身份是一家装饰工程公司和一个农业合作社的老板。 2003年8月,文向滨回到南昌,自己开办了一家装饰工程公司,从家装做到工装,他逐渐成功。2009年的一天,他回进贤县老家,见到在农田里辛劳耕作却挣钱不多的父母,不禁有些心酸。由此,他萌生了转型开办农业合作社的想法,并得到了不少村民的响应。很快,办理相关手续后,一个集特种养殖、苗木种植为一体的农业合作社开办了,到去年发展到年养殖1.1万多只大雁、3000多只野鸭的规模,成为省级特种养殖示范基地,带动当地近50人就业。 谈到梦想,他说:“加快农业合作社的产业一体化,将特种养殖做成孵化-养殖-餐饮-深加工产业一体化,带动更多的人就业,让更多的农民能从中受益。”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每个“中国梦”都不一样,有大有小,但每一个梦都值得我们尊重。因为我们深知,今天的一个“微梦想”,最终都能变成明天的美好生活。 有梦想就要勇敢地说出来。本报新浪微博继续征集“微梦想”,欢迎读者@江南都市报倾诉你的梦想,让我们的70万粉丝看到你的梦想,并见证你的梦想成真。 来源:江西日报-江南都市报 编辑:李柳瑶 (责任编辑:admin) |
Tags: 057185025188 紫金县尔崧中学 虐杀原形进去太卡2 未切割的金绿玉 剑网3青灵竹 邵长老在哪里 妈妈的吻 吉他谱 国光帮帮忙知花梅莎 虐杀原形2空桥 酒仙布夫在哪 板儿李玥 叶绿杀猫慎入 2011tvb视帝 红太阳的陨落 txt 7m女教师狩 单人房双人床吉他谱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