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中国的Echo? 跟风创业前这里有几条建议给你 2017-12-04 22:12 来源:硅发布 人工智能 /智能音箱 /亚马逊 原标题:要做中国的Echo? 跟风创业前这里有几条建议给你 Founder/VC 栏目第 36 期,本文作者:星河互联人工智能事业部管理合伙人刘玮玮。本文已获转载授权。 智能语音领域被认为是通用人工智能最先落地的领域。而语音交互也是继手机触控后,被业界看作下一代交互方式,将带动相关千亿市场。关于智能语音助手类产品,目前行业仍不能给出一个清晰定义,但却不影响这个品类创业的火热。特别是 Amazon Echo 在 2015 年的横空出世,谷歌、苹果等互联网巨头的跟进,国内的京东、阿里以及一批创业公司也都看到机会,纷纷试水。 今天将会梳理智能语音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分享给大家。 一、音箱是音箱,助手是助手,别再搞混了 Alexa 是预装在亚马逊 Echo 内的个人虚拟助手,可以接收相应语音命令,可以被看成是亚马逊版的 Siri 语音助手。亚马逊在 2015 年 6 月开放了 Alexa 的语音技术,供第三方开发者免费使用,实现了 Alexa 与开发者的对接。 而 Echo 则是一款搭载智能助手 Alexa 的智能音箱,也是目前止最成功的一款智能音箱。 第二,智能助手类产品是不是只是巨头的游戏 苹果决定推出自己智能音响—HomePod。HomePod 支持用户通过 Siri 控制音箱播放 Apple Music 音乐,并实现新闻推送、事项提醒、闹钟设置、翻译等智能语音助手功能。HomePod 将于年底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与我们见面,售价 349 美元。 有人将 Echo、HomePod、GoogleHome 三个产品进行互相对比,发现三个产品侧重点并不太一样。从人工智能技术的储备方面,我认为谷歌(Google Assistant)和苹果(Siri)都有成为通用人工智能助手的潜质。 GoogleHome 的信息搜索质量更高,Echo 产品打磨得更成熟,商业落地最快,生态系统初步搭建完成。HomePod 还未上市。 那么,智能助手类产品是不是只是巨头的游戏?目前看,确实有这个趋势。产品并不只是一款硬件,还包含软件平台、算法、内容等,是个系统工程。所以说,做成一款成功的智能语音产品并商业落地,不是一件容易事。 另一方面,也只有大公司才能最终做成像 Alexa 类似的语音助手。Alexa 背后是巨大计算量、数据量,以及复杂的人工智能算法服务。项目对基础设施、人才的需求量,不是小公司可以负担的。 第四,国内有哪些类 Echo 产品? 我们先看一下 Amazon Echo 的全球出货量,2016 年达到了 500 万台。这个数量级在智能语音助手类音箱中绝对全球领先,国内做得最好的叮咚音箱也与 Echo 相差了一个量级不止。 就像前面讲的,智能助手类音箱创意很好,但要在国内做成好产品,并且卖上量,则和很多因素(产品体验、内容、技术、生态性等)相关,不是 Copy to China 这么简单。 国内企业,可以使用巨头提供的平台服务开发各种终端产品,深入巨头不直接触达的场景,或者还有机会。 第四,用户使用 Amazon Echo 到底用来干什么? 根据 BI 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到排名前十的应用是设置闹钟、语音遥控听歌、听新闻、计时器,亚马逊电商购物业务相关的一些应用,以及近两年的物联网应用。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统计。一个产品如果能有 500 万台以上售卖,就必然不是简单的极客行为,必然有其背后需求。 大家知道,亚马逊主要销售在欧美,欧美人的生活习惯和场景,和国内非常不一样。欧美人的房间一般都是大 house 或者 Loft,他们对时间的规划非常看重,每天起床后,可以听听音乐、新闻,开始一天工作生活。同时欧美人对待音乐,也绝不是听听流行歌曲这么简单,音乐是其生命的一部分,是刚需。 而国内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则有很大不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国内很多人说类似 Echo 的产品没有刚需,主要是因为生活方式的不同。想不透需求,盲目跟风,不会取得长久成功。 第五,Echo Show 仅仅是 Echo 加个屏幕这么简单? 前不久,亚马逊在其官网发布了一款带屏幕的智能音箱,这款智能音箱的名字,叫 Echo Show。 Echo Show 机身正面配备了一块 7.0 英寸的可触控屏幕,屏幕上方中间则有一个五百万像素的前置摄像头,音箱按键和麦克/摄像头控制键被安放在机身顶部,电源接口则被隐藏在背部下方。值得一提的是:Echo Show 配备了 8 个 Mic 序列,比第一代 Echo 多了一个。 (责任编辑:admin) |
Tags: 佩刀暴君马格马星人 蝎魔外道 邪帝圣皇 写书楼 辛卯护符 辛欣近况 新汉唐教师资格网 新坚力资源 新岳飞传电视剧全集 心坟 19楼 心海怒潮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