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对我们来说,第一,我们不能让客户流失,第二,这件事情未来打拼的是两个部分,一个是运营的效率,二是对鲜花产业链以及产业链上用户的理解。你是一个鲜花的搬运工还是都市女性的温暖陪伴,这是完全不同的做法,我们当然希望是后者。 Q:在提高供应链的效率上,你们做了怎样的努力? 朱:我们确实做了非常多的事情,比如我们公司内部会对鲜花做评级。花卉有一些传统的评级,但我们发现这个评级完全不够,所以我们做了对花朵开度的管理。用户收到的花应该是含苞待放的,如果已经全开了,可能很快就枯萎了,如果完全是个花苞,又很难把它养开。 我们用图示的方式规定了每种花五个不同的开度。只收第二个开度的花,希望给到用户的时候是四个开度。如果送到用户手上的花是五个开度,我们就要探讨供应链哪里出了问题,是生产温度没有控制好,还是前置仓收花的时候开度大。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我做了这行之后,交了很多生鲜电商的朋友,基本上大家坐在一起就开始吐槽,做生鲜电商的人跟你说,杨梅不能卖,我就说绣球不好弄。 鲜花刚好是适合电商来做的,我们用大概48个小时就可以把花送到用户家里,但线下花店的花从本地市场来,本地市场的花基本上是前一天或前两天从云南运过来的,新鲜度差很多。 Q:你现在是不是经常需要恶补鲜花的知识? 朱:已经过了这个阶段,刚开始做的时候是这样,每周都做测试,不测就不知道到底行不行。我们要测的纬度还比较多,比如耐运输的情况,很多人喜欢芍药,看起来美,味道也很香,但芍药特别不耐运输,用户收到的时候很可能就枯黄了。到底用什么样保鲜剂,用什么样的温度,什么样的开度,冷链温度多少,都需要测试。 Q:现在全国有多少个分仓? 朱:北京、上海、广州,我们能够覆盖这三个城市周边的大概32个城市。云南的分仓马上就会覆盖到成都和重庆。 今年我们暂时没有拓到太多城市的想法,一、二线城市能够开始使用我们的服务,就已经很好了。 Q:种子用户是怎么过来的? 朱:第一,我们从一开始设计产品的时候,就注重话题性。我们考虑的就是从产品入手,希望每个收到产品的用户都能变成种子用户,愿意扩散。 第二,我们为用户提供话题,比如我们给花束想主题,每周想破头,就因为我们觉得不应该讲那些特别土的主题,一生一世什么的,而是要用人话来给花起名字。比如最近有一束花叫「休息一下」,提醒大家周末要放松放松。我们还会有一段文案来讲这束花,目的就是希望用户分享过程中有内容。 我们在启动一个城市的时候,用的是KOL加精准渠道,比如在每个城市我们会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KOL,免费给他们送一束花。也会跟是白领女性用户扎堆的渠道合作。 Q:在北京,你们跟哪些渠道合作过? 朱:我们最早一批用户来自玲珑沙龙,玲珑不是一个特别大的社区品牌,但是它的用户都特别精准,基本上就是有知识、有文化、还有一点小逼格的女孩。我们还合作过单向空间。渠道的垂直和精准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做种子用户的时候。 Q:早期在技术上投入不是很多? 朱:恩,在早期验证商业模式的阶段,当我们认清我们的商业模式不是做一个APP,而是卖某种东西或者某种服务的时候,介质本身是不重要的。 现在有非常多的第三方产品可以用。花点时间就是一个各种借力的公司。我们在各个众创空间打过游击战,所有电脑都是租的,客服工具用的也是第三方的。所以在早期阶段,最重要的是验证用户是不是真的需要你的产品。 一旦商业模式被验证了,规模化了之后,用户体验就变成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在这个情况下,当然需要产品、技术更好,让你的整个体验更完整。我觉得节奏感挺重要的。 Q:之前在易到的工作经历,对现在的帮助有哪些? 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朋友圈的话,我不信。每天朋友圈被太多的信息淹没,但里面八成都是假的,都只是想让你相信这个事情。但自己走过这条路就会知道不是那么回事。 这可能是经验真正给我们带来的价值,你会有自己的判断、尝试和突破的能力及承受试错带来的后果的能力。至于其他的创业经验,我觉得没有太大的用处,因为基本上你第一遍走过这个坑,第二遍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坑都绕开,不可能。 (责任编辑:admin) |
| Tags: 瓦莱里奥-皮诺 挽留txt新浪 万凤之王演员表 王的花嫁 王菲惠 王凯杰种子下载 王米迪 王荣泽被中纪委带走 王申已经下班了 王氏点立瘦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