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多大规模的公益组织,不管志愿者和固定员工的比例是多少,这个组织都需要自上而下进行管理。而管理是一个企业日常行为,在这一点上,公益组织和商业企业是趋同的,更重要的是,商业企业的管理方法论,可以直接应用到公益组织,让公益组织变得更高效和可规模化。 商业化运作意味着优胜劣汰 互联网创业来得快去的也快。 我的第一次创业,持续了不到一年,原因很多。但有更多互联网创业公司,可能只持续了半年,甚至几个月就倒闭了。 我从不惋惜我的第一次创业,因为在商业社会里,本应优胜劣汰,如果一个产品用户不需要或不喜欢,它理应被淘汰。如果一家创业公司自身无法盈利,投资人也不看好,那它倒闭也是理想应当。 社会企业(和公益组织)也一样,当它商业化运作时,如果自身没法盈利或者社会投资机构不认可,那它应该关闭。我们不必为之惋惜,因为解决这个社会问题的更好方法肯定会出现,而新的方法如果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它会获得投资,或找到一条可以持续发展的路径。 我们也应该允许,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像商业企业一样。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最好的解决不同社会问题的办法,而不在低效的方案上,浪费资源。 社会企业也应该有商业模式(画板) 所以,社会企业也应该有自己的商业模式画板。
需要在创立前想好: 并在实践中不断快速迭代。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在听了几个社会投资机构的分享后,我产生了一个疑问,如果个人或企业想为社会做贡献,自己捐钱给某个社会企业或亲手做,是否是最佳的方式? 可能不是。 因为普通企业也好,个人也好,接触的社会企业和公益组织数量都不多,我们其实并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组织正在帮助改变社会,也不知道哪个组织最需要得到我们的资助或投资。 这就好比,作为一个 VC 背后的金主,你不知道投钱给哪个创业公司回报率最高,于是你把钱交给 VC,让他们来管理你的资金,让他们为你做投资选择。 设想如果社会创业不断产生,社会投资机构数量和 VC 一样多,我们参与公益最佳的方式可能就不是募捐给某个公益组织,而是把钱交给社会投资机构,让他们选择最佳的社会企业。这样,我们的钱,才能产生最大的社会影响力。 美国的一些社会企业案例 英国有很多社会企业,英国大使馆一直在中国推动社会企业的发展,你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相关的资料和案例。 这篇文章里分享 3 个我在美国看到有意思的案例。 DC Central Kitchen
问题:在华盛顿 DC 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他们饱受饥饿,且很难找到工作。 解决方案:提供烹饪培训和免费食物,让这些无家可归的人学会做饭,并在 DC 中央厨房工作。 资金来源:销售成品饭盒、投资、捐助。 合作伙伴:华盛顿 DC 政府、当地农民、烹饪培训员、志愿者。 Root Capital
问题:个体农民很难与大市场产生连接,他们的收入可能会越来越低。 解决方案:将个体农民集合企业,并提供信贷服务、金融培训、市场接入。 资金来源:信贷服务的利息、销售利润、捐助。 合作伙伴:美国政府、财务机构。 BioLite
问题:老式的火炉燃烧效率低下,产生污染严重;全球有 26 亿人不能得到稳定的电力供应,手机充电是个大问题;燃烧蜡烛非常不环保,亮度极低,但没有稳定电力供应的地区,很难让灯泡持续发亮。 解决方案:发明一种新的火炉,效率更高,且能发电,能为手机充电,也能点亮灯泡。 资金来源:销售收入、风险投资。 合作伙伴:NGO、代理商。 结语 实际上,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我的学习笔记,我试图用我熟知的互联网投资知识,理解社会投资。这当然不是一个新词,社会企业、影响力投资这些词汇早在英国、美国流行,过去二三十年,他们做了大量的实践。 中国也有社会企业,比如给残疾人提供工作的福利机构,也有社会投资机构,但数量并不算多。有时候可能隔行如隔山,又或者这些企业和机构,在影响力层面,还未能突破他们原来的圈子。 路还有很长,但我深信,商业社会运作了那么多年,不断有创新产生,不断有独角兽出现,它的模式是值得其它领域借鉴的,只有这样,才能让一个想法变成可持续的事业。 明天我会前往俄亥俄州的阿克伦,进行关于社会企业的第二阶段学习,或许,下周我会有更新的思考。 (责任编辑:admin) |
| Tags: www.dzxsw.com www.facebowl.com www.fangdy.com www.fengyeye.com www.gansucme.com www.gosky.net www.gs.ct10000.com www.ha.10086.cn/jtff www.hld163.com www.htdxjwc.cn www.juemei.com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